引言
政府的初步改革方案沙皇政府在宣布缔结巴黎和约的年3月31日宣言中,宣布的进行内部改革的必要性。可是亚历山大二世为了安慰主农奴制地主,在年4月11日召见莫斯科贵族代表时却说:谣传政府要解放地主的农民纯属于虚,但他随后又肯定农奴制或早或晚是要废除的,并且补充说:“这件事由上而下进行此由下而上进行要好得多。”
01
在年初,设立了由高级官吏组成的“秘密委员会”,讨论了有关废除农奴制的准备措施。委员会的委员们把时间荒废在漫无止境地讨论为数极多的条陈和方案上面,把业已成熟的改革拖得遥遥无期。
沙皇在年12月2日(旧历11月20日颁给西部三省总督弗·伊·纳齐莫夫的敕令中准许维帖布斯克省、格罗德诺省和科文省地主分别成立省贵族委员会来草拟解放农奴方案。敕令提示了下三原则作为方案的基础:第一,贵族庄园的全部土地应认为是地主的土地,仅准农民赎买宅旁园地归自己所有,而份地只许在履行法定义务的条件下享有使用权;第二,保留地主对农民的警察权;第三,保证征自农民的赋税及其他货币税完全交给国库,不得短少。由此可见,政府已把关于废除农奴制法律的草拟工作交给了地主。同时,它不仅打算保存地主土地占有制,而且还要在颇大程度上保留贵族对仅仅获得人身自由的农民的统治权。官方在对敕令的解释中指出,农奴的解放应该逐步进行,大约要12年时间。
▲俄国沙皇
这项敕令刊登在报纸上,并发给所有各省。各省地主都得到批准依据上濾条件成立省贵族委员会。“秘密委员会”成了筹备改革的正式机关,并改名为农民事务总委员会。从年春天起,报章杂志都得到准许论逃行将到来的改革问题。
——年农民运动的高涨政府完至不让农民参加关于农民解放的立法工作,它打算用官僚主义的方法来做这桩事。但是,农民却对改革的筹备工作经常施加压力。年,俄国欧洲部分就有25个省发生农民骚动。除了地主的农奴以外,国家农民,皇庄农民以及从农民中来的修筑铁路的季节工人也参加了骚动。在这一年,第三厅在“关于地主的农民在改变生活时的混乱状态”专题报告书中,叙述了许多骚动事件。
年的农民骚动表现为波澜壮阔的反对酒税承包人敲诈勒索的运动。先是在立陶宛和白俄罗斯,后来是在伏尔加河中游地区和中部各省,农民决定忌酒。他们常常捣毁酒店,殴打酒商和地方官。在12个省里只几个星期功夫就砸了多家“酒馆”。
在反对包税制的同时,农奴还顽强地反对强制迁徙,而且越来越经常地出现拒服劳役事件。此外,殴打和杀死地主和领地管理人的事情也频频发生。群众性的农民运动也在年展开了。
只在年到年,俄国就发生近次的领地农民反对农奴制的斗争事件。
▲农奴制下的农民
由于国内情况的极度紧张,俄国的革命形势在—年出现了。列宁在列举这些年头俄国革命运动高涨的鲜明征象时,特别着重指出农民群众的非常忿激的情绪和积极性,并得出结论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细心而冷静的政治家是应该承认革命的爆发完全可能,农民起义是当时非常严重的危险”。
被压迫人民“异乎寻常的苦难的日加重是克里米亚战争年代农奴制经济危机尖锐化的结果。这个危机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接连不断地进行反农奴制斗争,因而引起了政府人物的严重恐慌。
02
到十九世纪50年代末,俄国发生了“上层危机2,那时当权的贵族地主阶级已不能照老样子生活下去,代表他们利益的专制政权不得不对社会政治制度进行根本改革。
贵族废除农奴制的方案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后来说自由派贵族是争取废除农奴制的唯一力量。他们故意夸大自由派同农奴主在解放农奴的期限和条件问题上争执的重要性。实际上,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列宁写道:“我们的自由派的和自由主义民粹派的历史学家们百般吹嘘和粉饰过的臭名昭彰的农奴主和自由派之间的斗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主要是地主内部的斗争,完全由于对让步的程度和形式而引起的斗争。”
▲镇压农民运动
地主阵营内部关于对农民让步程度的争论,早在各省贵族委员会中就开始了。大多数地主都主张只给农民人身自由,不给他们土地所有权,提议减少份地,并坚决主张使用份地要负担繁重的义务。只有非黑土省份贵族委员会中的一小部分地主主张立即解放农奴,并给予他们小块份地,归其所有,但须支付高额货币赎金。这些地主目的是想把自己的庄园改造成为资本主义形式的经济,希望从农民那里取得大量赎金作为资本,利用少地雇农的廉价劳动。自由派担心如果农奴完全没有土地势必在国内引起强大的革命风暴,而革命将会使地主阶级的各种特权化为乌有,因此,他们准备对农民作稍多的让步。
在日益高涨的农民运动的影响下,农民事务总委员会于年底通过了关于以支付赎金为条件解放农奴给予土地的决议。农民用顽强的斗争迫使政府放弃了改革计划中的主要条款—不给农民土地。
▲俄国农民运动高涨
赫尔岑在十九世纪50年代的革命宣传当时真正代表农民群众利的只有革命民主主义者。侨居国外的亚·伊·赫尔岑热烈主张解放农民。年,他在伦敦创设了第一个“自由俄国印刷所”,给不受检查的俄国民主出版业奠定了基础。赫尔琴在早期印发的传单中满腔热情地号召废除俄国的农奴制。他在从年到年每年出版的《北极星》文集中刊载了在沙皇俄国禁止发表的革命著作。从年到年,他出版《俄罗斯之声》丛书(每年两册),其中刊登了有关行将到来的农民解放问题的文章和资料。从年夏天,赫尔创用《钟声报》,通常每月出版两期,继续出版了10年。用列宁的话说,《钟声》极力鼓吹农民的解放”。
▲赫尔岑
由于热烈地反映俄国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钟声报》在俄国极受欢迎。它是秘密越境运到俄国散发给广大读者手中的但是,赫尔在50年代拜不是始终一贯地主张用革命方法废除农奴制的。他从40年代末就侨居国外,沒有看到俄国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因而对群众性的农民解放运动估计不足。所以有时也就夸大了农奴主同自由派之间的意见分歧,而不能彻底了解贵族自由派的阶级实质。他有时甚至还认为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专制政府其正能够解放农奴。
尽管如此,赫尔岑毫无疑义仍然是赤胆忠心地为农奴的自由而斗争的坚定不移的民主主义者和革命家。
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为争取农民的彻底解放而斗争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尼·亚·杜勃罗留波夫和他们的同志们是争取彻底解放农民的坚决斗士。尼古拉·加甫利洛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年)生于萨拉托夫一个教士家庭。他从小就看到农奴的毫无权利。车尔尼雪夫斯基继承了别林斯基的革命传统,在大学读书时代就决定一生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渊博的知识献给反对沙皇制度的革命斗争。
03
在十九世纪50年代后五年,车尔尼雪夫斯基已经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当时最先进的杂志《同时代人》编辑部的主干。他同自己的朋友、天才交学家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杜勃罗留波夫(-年)在沙皇政府极其严厉的书报检查制度条件下巧妙地用自己的作品教育了正的革命家。在草拟废除农奴制法律时期,《同时代人》杂志坚决捍卫农民的利。车尔尼雪夫斯基及指出广大士兵的无权地位,建议农民也要吸引上兵参加争取自由的共同斗争。车尔尼雪夫斯基特别重视准备全面的革命起义,警告防止过早的分散的斗争。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革命传单的手稿被沙皇警探截获,因而没有发到农民手中。
▲车尔尼夫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不仅是有才华、有影响的政论家,而且也是一个杰出的学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科学世界观的基础是确信世界的统一性和认识世界的无限可能性。在研究自然界方面,他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坚决反对唯心主义理论。由于俄国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分析社会现象时未能彻底克服唯心主义观念,不过他在这方面的观点也是朝着历史唯物主义方向发展的,例如:他在著作中指出存在着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强调指出在社会关系中的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并且始终不渝地捍卫劳动大众的利益。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俄国的农民革命正在为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开辟道路,能使俄国避开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的阶段。这种乌托邦的幻想当时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体系的体现形式,并表达了劳动群众要求自由的愿望。
总结
车尔尼雪夫斯基比当时俄国其他思想家更接近科学社会主义。他的学说鼓舞了成百上千的人奋起同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作英勇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