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尼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刊沈湘平重思生命与自由 [复制链接]

1#
沈湘平,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本文发表于年3月出版的《京师文化评论》第7期(年秋季号)。

生命与自由何者为大?它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个大问题在平常生活中少有人似乎也不必要去较真。然而,在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个问题被极度地突显出来了。在灾难面前,当人们不得不以行动进行明确的价值排序时,大多数人选择放弃部分自由是否就意味着生命高于自由?一些人特别是一些西方人士甚至包括著名意大利哲学者阿甘本,不顾生命危险而号呼“捍卫”自由,这是高尚、悲壮还是愚蠢或荒谬?基于历史和现实,对生命与自由的关系进行比较系统的反思,不仅有助于我们以更加复杂、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上述问题,而且对于思考人类更新的文明形态也有很好的启示。

一、从生命即自由到自由高于生命

人人都热爱自由,但人们对自由内涵的理解却始终莫衷一是。最广义的一种理解是,自由乃是一切生物不受外在约束的状态,可以称之为自然自由。我们说万物自由生长,“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状态,庄子所谓“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的“至德之世”,卢梭所谓自然状态下人“只服从于他的本能”的自由,其实都是这种可称为自然主义的自由。在这个意义上,生命与自由始终是同一的,即便人有意识、意志,也是应该摒弃的,只有无心无欲,绝贤弃智,才能道法自然。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这样的自然自由很是怀慕,更多体现的是对高度现代性下人类总体异化状况的批判与对原乡的乡愁寄托,其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生命的尊重、张扬完全一致。无论是作为一种生活态度、艺术原则、人文情怀还是哲学思想,对于被现代性所规训的身体而言,这种自由都具有警醒、超越乃至拯救的意义。

但是,在现代社会,人们更为直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