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是一个中东小国,面积1万平方公里,人口万,什叶派穆斯林人口占一半以上。它的北部和西部邻居是叙利亚,南部邻居是以色列。年以前是奥斯曼土耳其的一部分。年,按照协约国瓜分奥斯曼帝国的条约,法国得到了叙利亚和黎巴嫩地区。
黎巴嫩共和国,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北部邻叙利亚,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西濒地中海。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黎巴嫩曾为法国殖民地,年11月22日正式独立,首都贝鲁特。利塔尼河为全国最长河流。黎巴嫩矿产贫乏,工业基础薄弱,以加工业为主,农业不发达,水果和蔬菜是主要农产品,粮食靠进口,商业和服务业为经济主导,交通以海、空运为主,人均汽车拥有数量居世界前列。黎巴嫩数目庞大的海外移民也为其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作为汇聚了宜人的气候、很多历史上著名的地标建筑和世界遗产的景点,不断吸引着大批旅游者来此观光。
面积平方公里。位于西亚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交界,南部与巴勒斯坦为邻,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公里。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利塔尼河为全国最长河流。黎巴嫩属热带地中海型气候。
海岸线长公里。沿海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黎巴嫩山纵贯全境,库尔内特—萨乌达山海拔米,为黎最高峰。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
属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沿海一带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冬季温暖,高山地区积雪可达4—6个月,大部分地区10—4月为雨季。沿海平原和贝卡谷地7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2℃,1月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7℃和2℃。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左右,山区为毫米以上。
看地图就知道,黎巴嫩国家虽小,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并且有天然良港。为了更好的控制黎巴嫩,法国还把很多叙利亚的国土划给黎巴嫩。目的是维持黎巴嫩国内基督教、逊尼派、什叶派三派人口的大体相当,三派相互牵制,由法国来总揽全局。但是,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年,在二战中损失惨重的法国退出了中东地区,黎巴嫩取得了独立。
公元前第3千纪末,腓尼基人在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地区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城邦。他们善于航海和经商,足迹远至大西洋,并在地中海沿岸建有不少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为迦太基(今突尼斯境内)。腓尼基人创造的拼音字母传到希腊后,成为现代西方各国字母文字的起源。这是腓尼基人对世界文化做出的重大贡献。
公元前16世纪以后,黎巴嫩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统治。后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并于公元前~前82年成为塞琉西王朝的一部分。公元前64年被并入罗马帝国。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后,黎巴嫩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7世纪中叶以后,黎巴嫩为阿拉伯帝国所统治。11世纪末,十字*侵占了黎巴嫩;十字*被赶走后又为埃及所统治。年,黎巴嫩沦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16~17世纪,黎巴嫩人民多次举行起义,反对土耳其苏丹和当地封建主的双重压迫。17世纪初,法赫鲁丁二世势力增大,新建了一支*队并实行社会改革,建立起事实上独立的大黎巴嫩。但土耳其大*压境,法赫鲁丁二世投降并被处死。
18世纪末,贝希尔·谢哈布二世继承法赫鲁丁二世的未竟事业,利用农民起义铲除了几个强大的封建家族,将统治权集中到自己手中。年他与反抗土耳其统治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结盟,把土耳其人逐出黎巴嫩。年埃及*队从黎巴嫩撤退后,英、法两国为争夺黎巴嫩的市场,不断挑起基督教马龙派与伊斯兰教德鲁兹派之间的斗争。土耳其乘机于年重占黎巴嫩,并将黎巴嫩分为两个省,北部由亲法的马龙派封建主管辖,南部则归亲英的德鲁兹派封建主统治。年,黎巴嫩发生马龙派教徒与德鲁兹派穆斯林之间的大仇杀,法国出兵干涉。此后黎巴嫩成为得到国际承认和保证的自治区,由土耳其*府任命并经法、英、俄等国同意的一个信奉基督教的行*长官统治。
年,圣雷莫会议把黎巴嫩划归法国委任统治。年5月,黎巴嫩宣告成为共和国,颁布了宪法,但仍保留法国的委任统治权。年11月,法国宣布结束委任统治,黎巴嫩获得形式上的独立。年黎巴嫩成立了第一届议会,选出了总统,宣告独立;但英、法占领*直到年12月31日才全部撤出。
年,黎巴嫩总统加米耶·夏蒙宣布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引起人民的反对。年5月,黎巴嫩爆发了反对夏蒙*权的武装起义。7月15日,美国*队以维护黎巴嫩独立和保护美国侨民安全为借口,在黎巴嫩登陆,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10月26日,美*被迫撤出。
60年代末期,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武装力量逐渐转移到黎巴嫩,以黎巴嫩南部为基地,进入以色列境内进行游击活动。由于以色列对黎巴嫩进行报复,黎巴嫩和巴解组织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年黎巴嫩*队与巴勒斯坦游击队发生*事冲突,后来双方就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基地及活动范围等作了具体规定。
黎巴嫩国内*派、教派林立,并都有自己的武装。两大教派──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三大*治势力──以基督教马龙派为主,包括黎巴嫩长枪*、自由国民*和雪松警卫队的黎巴嫩阵线,由社会进步*、阿拉伯复兴社会*、黎巴嫩共产*等十几个*派组成的黎巴嫩全国运动(亦称全国进步**与力量,属穆斯林左派),以及由伊斯兰教、基督教中的温和派人士组成的中间力量之间,围绕着国家权力再分配以及如何对待巴解组织等问题的斗争错综复杂。年黎巴嫩独立前夕,各教派曾就国家权力的分配达成协议:总统和*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议长和总理分别由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担任,议员和部长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基督教马龙派掌握着**大权。后来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增多,穆斯林要求增加自己的权力,并为此展开了斗争。巴勒斯坦武装力量转移到黎巴嫩后,得到黎巴嫩全国运动的支持,但却遭到了黎巴嫩阵线的反对。年4月,黎巴嫩爆发了以基督教马龙派民兵为一方、穆斯林民兵为另一方的全面内战(见黎巴嫩内战)。
年3月15日,以色列借口报复巴勒斯坦游击队,悍然入侵黎巴嫩南部地区。3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派联合国部队进驻黎巴嫩南部地区,帮助黎巴嫩*府恢复对南部地区的控制。6月13日,以色列*队全部撤出。2年6月,以色列又大举入侵黎巴嫩。此后,黎巴嫩出现了鼎足而立的形势:南部地区由以*占领,东部地区由叙*占领,中部和北部则由黎巴嫩各教派武装力量割据。同年8月23日,贝希尔·杰马耶勒当选为黎巴嫩总统,9月14日被刺身亡。以色列纵容基督教“长枪*”民兵制造了贝鲁特大屠杀。9月21日,其兄阿明·杰马耶勒当选总统,他致力于实现外国撤*,稳定全国局势,恢复和发展经济。4年4月30日,成立以拉希德·卡拉米为总理的民族联合*府。9年10月,伊、基两派议员达成《塔伊夫协议》,重新分配*治权力。10月,*府*在叙利亚支持下,击败了米歇尔·奥恩的基督教*队。11月,穆阿瓦德总统遇害,埃利亚斯·赫拉维当选总统。年,黎内战结束。
在黎巴嫩建国前,主要的*治势力是基督教马龙派和伊斯兰教德鲁兹派,建国后则是基督教马龙派和伊斯兰教逊尼派。马龙派把持了总统职位,逊尼派则把持了总理职位。
虽然给什叶派分配了议会议长的角色,但这个角色的影响力无法和前两者相比。如果计算社会的贤达贵人,什叶派更是微不足道。年黎巴嫩刚建国时,马龙派占据了社会贤达的40%,逊尼派占据了27%,什叶派只有3.2%。
在财富上,什叶派更是相形见绌,黎巴嫩最贫穷人口几乎都是什叶派,分布在广大难民营。由于国家内部社群固化,什叶派也很难积累财富和*治资本。
在武装力量上,马龙派早就组建了实力强悍的长枪*,逊尼派拥有阿拉法特的巴解组织,战斗力强大。而直到70年代末,什叶派一直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结果,不管是和平时代,还是战争时代,什叶派在黎巴嫩都是最受欺负的小角色。
~年黎巴嫩经历了16年内战,虽然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但战争的进行让各种武装层出不穷。其中影响最大的什叶派真主*武装。
黎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黎内战前曾享有中近东金融、贸易、交通和旅游中心的盛名,但16年内战加之以色列入侵,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亿美元。年中东和平进程启动后,黎预期经济利好,大兴土木,后由于地区形势持续动荡,其经济复苏计划受挫,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九十年代后期,黎经济形势渐入困境,财*赤字居高不下,债务攀升。年长达月余的黎以冲突造成黎大量基础设施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32亿美元,间接损失超过70亿美元,使黎经济发展陷入停顿,债务负担加重,战后重建任务艰巨。冲突结束后,黎已获得逾亿美元援助承诺。
*府*由陆、海、空三*组成。总统为*队最高统帅。内战中*队分裂。4年组成“六人*事委员会”,与总司令共同掌握领导和指挥*队的最高权力。实行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的兵役体制。义务制服役期限为18个月,志愿制至少签3年合同。
目前,黎巴嫩*队约有6万人,分陆*、空*、海*3个*种。
除正规*外,黎巴嫩还有一些*事化部队,分别隶属于内务部、公共与国家安全总局,其中以内务部内部安全部队最为强大,约人,主要用于防护重要*事目标、国家目标,维护内部秩序,展开各种特种行动。民防部队也是一支*事化部队,主要由民防中心、中央直属事故救援局部队和分队、消防安全和急救分队(在每个大型居民点都有部署)和预警局组成,目前人员编成超过了2.3万人,全部是文职人员,其中志愿消防队员约有1.6万人。
黎巴嫩还计划组建边防近卫*部队,保障南部边界的安全,由于缺乏资金,这一计划暂时无法得到实现。目前,黎巴嫩和以色列的边界主要由真主*游击队、黎巴嫩陆*和内务部混成部队控制,混成部队约多人,总部位于马扎营市。黎巴嫩和叙利亚边界边防检查站、黎巴嫩机场、海港的安检工作主要由公共安全局部队负责。
总兵力约6.5万人。由法国和美国负责提供武器和训练。陆*5.2万人,编成11个旅和4个特种兵旅。
一方面,黎巴嫩什叶派民众人口众多,却没有自己的武装,民众对拥有一支武装非常渴望。另一方面,在黎巴嫩国内三大派中,什叶派混的最差,饱受其他两派欺负。而且因为靠近以色列,不论哪一派惹了以色列,什叶派都成为报复对象。这日子太令人绝望。
2年,以色列侵略黎巴嫩后。伊朗秘密派遣名革命卫队官兵进入黎巴嫩,帮助黎巴嫩什叶派民众成立和训练武装,这支新武装就是真主*。
黎巴嫩真主*接受伊朗的领导,由伊朗训练士兵和发给装备。真主*最大的特点就是作战顽强,总能最出色的完成任务。
真主*是最敢和以色列打仗的武装。以色列很善于对付埃及、约旦的*队,对哈马斯也是随时都可以动手,只有真主*让以色列难堪过,无法取得全胜。
装备坦克辆、装甲运输车辆、火炮门、反坦克炮门,还有反坦克导弹枚及各型高炮门。空*人,编成1个战斗机中队、3个直升机中队和1个教练救援机中队。装备战斗机2架和直升机4架。海*约人,装备7艘巡逻快艇和2艘登陆艇。内部治安*人,装备有50辆装甲车、6艘巡逻艇。总司令米什阿勒·苏莱曼中将。
年10月,1.5万名黎*府*40年来首次部署到黎以边境,恢复对该地区的控制。
黎全国有中小学所,在校学生万,教师6万余名。公立学校约所。其它还有私人免费和私人收费学校。综合大学4所,相当于大学和大学预科的学院20多所。黎巴嫩大学是唯一国立综合大学,年创建。贝鲁特阿拉伯大学创办于年,贝鲁特美国大学由美国教会创建于年,用英语讲课。贝鲁特圣·约瑟大学年建立,用法语讲课,设有孔子学院。
黎以中东新闻中心著称。全国各类报刊有余家,其中52家*治性日报。主要日报有《白天报》,发行量约4万份;《使节报》发行量5万份;《旗帜报》发行量6.2万份,其中在黎发行2.95万份;《家园报》发行量1.4万份;《安瓦尔报》发行量5.8万份。主要刊物有《事件周刊》、《阿拉伯周刊》、《狩猎者》、《杂志周刊》、《黎巴嫩评论》、《星期一早晨》等。
通讯社:黎巴嫩国家通讯社是唯一官方通讯社,成立于年,属新闻部领导。每日发阿、英、法3种文字的新闻稿,只报道官方的黎国内消息。中央通讯社为私人通讯社,创立于2年9月。每日用阿文报道黎国内*治、经济、商业等方面消息。《中东报道》是私人通讯社,年创办。除周末外,每日发黎国内、外消息英文通讯稿。周末有综述和新闻分析内容的专刊。在开罗和华盛顿设有分社。
广播电台:黎全国现有多家广播电台,其中大部分是私营娱乐性电台。其中,黎巴嫩广播电台为国家广播电台,属新闻部领导。其前身是“东方电台”,始建于年。年开始增用阿、法、英、西和葡语对外广播。内战爆发后,由于经济困难,该台被迫停止对外广播。“祖国之声”电台为黎伊斯兰教逊尼派慈善基金会于4年创办。每天广播20个小时,除英语新闻节目外,主要用阿语广播。“人民之声”电台为黎巴嫩共产*于7年创办,每天广播18小时,每隔半小时有一次新闻节目。在开罗、巴黎、伦敦和莫斯科派有常驻记者。
电视台:黎巴嫩国家电视台,成立于年。属黎巴嫩电视公司所有,*府仅有一半资本,但公司的董事长和董事会成员均由*府任命。每天有两套节目,每套播放10小时,用阿、法和英语播放新闻节目,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节目则以阿语为主。未来电视台,创办于年,由已故前总理哈里里创建,是黎目前第二大电视台,年5月与沙特的MBC电视台合并。黎巴嫩广播公司电视台成立于5年,该台系私营电视台,有两套节目,其中一套称为“C33”,以法语节目为主,除播放本国编制的新闻节目外,还转播法国“TV5”电视台的法语新闻节目。
灯塔电视台:由黎真主*开办,创办于年,是该*的宣传喉舌,节目的*治性和宗教性很强。
年,以色列曾经动用大量的飞机导弹试图摧毁真主*的导弹发射系统,从数量上与当年六日战争不相上下。六日战争中,埃及、叙利亚、约旦的飞机导弹系统几乎完全被摧毁,可是年打击过后,真主*仍然可以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仿佛是打不死的。
正是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让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平衡,维持了黎巴嫩南部的平静。真主*也在黎巴嫩各派中受到了尊重,在不解除武装的情况下,仍然被允许加入*府。
黎、美于年建交。黎巴嫩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关系,力求美在*治、经济、*事上的支持和援助。美支持黎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塔伊夫协议》;敦促叙利亚*队撤出黎境内;要求黎*府解除真主*武装。年美解除了长达12年之久的对美公民赴黎禁令。美在“9·11”事件后宣布黎真主*为恐怖组织,并向黎*府提出了冻结该组织武装行动、资金,双方进行情报合作等一系列要求,并暗示可能对真主*动武。黎*府则坚持认为应将民族抵抗运动与恐怖主义区别对待,部分拒绝美的要求。此外美在安理会审议联黎部队任期问题时支持削减联黎部队人数、变更其职能,亦使黎感到不满。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后,美国加大对黎问题的干预力度,迫使叙从黎撤*,支持黎反叙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对黎影响力增强。4月、10月、12月,美联合法、英推动安理会通过有关哈里里遇害国际独立调查的、、号决议。年,美在黎以冲突期间偏袒以方,在黎形象受损。冲突结束后,美承诺向黎提供2.3亿美元援助,其中0万美元为*事援助。
黎巴嫩在年独立前曾是法国委任统治地,两国有传统的关系。法为谋求在黎的经济和*治优势,大力投入黎重建市场。年,双方签订了两项财*协定,法向黎提供10.5亿法郎的赠款、优惠贷款和商业贷款。法支持黎哈里里*府主导的经济重建与改革计划,年法在第二次国际援黎会议上承诺向黎提供5亿美元援助。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希拉克总理夫妇亲自赴黎参加哈葬礼,法主张对事件进行国际调查,并支持黎举行议会大选,改组*府。4月、10月、12月,法与美、英共同推动安理会通过有关哈里里遇害国际独立调查的、、号决议。年黎以冲突期间,法推动安理会通过要求黎以停火的号决议。冲突后,法派兵人参加联黎部队。年1月,法召开援助黎巴嫩国际会议,向黎提供5亿欧元低息贷款,共为黎募得逾76亿美元援款。
黎叙在法国委任统治时期曾是同一个国家。黎独立后,叙未予承认,黎叙仍保持“特殊关系”。年5月以来,叙*(最初约2.8万人)一直以“阿拉伯威慑部队”的名义驻扎在黎。年5月,黎叙签署“兄弟关系合作与协调条约”和“安全与防务条约”,确定两国将进行最高级和最全面的协调。年1月,黎叙签订经济一体化、取消双重税、推进和保证投资、建立联合边界哨所和社会领域合作五项协定。同时,双方决定在与以色列谈判中密切配合,决不单独与以媾和。年9月2日,美、法等国推动安理会通过号决议,要求叙驻黎部队全部撤离。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害,美等西方国家和黎反叙派指责叙应对此负责。在空前外部压力下,叙于4月宣布撤回其驻黎全部*队、安全人员和*事装备。7月,黎新*府成立,黎叙关系进入调整期。年3月,黎召开全国对话会议,就与叙发展正常国与国关系及划分国界等问题进行讨论。5月,安理会通过号决议,要求叙回应黎要求,与黎建立外交关系,划定边界。
年4月,黎议长贝里访叙。7月,黎总统拉胡德与叙总统巴沙尔通电话。8月,黎总统拉胡德、总理西尼乌拉分别与叙总统巴沙尔、总理奥特里通电话。同月,叙外长穆阿利姆访黎。9月,叙黎关系最高委员会秘书长胡里访叙。10月,黎前总理卡拉米、胡斯先后访叙。
目前在黎境内共有约36.7万巴难民,其中26%住在大城市,45%住在得到联合国救济的12个难民营,约7万人生活在没有卫生、教育及社会服务等保障的13个居民点。
年,黎继续积极发展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关系。黎以冲突期间,阿拉伯国家给予黎*治与财力上的支持。冲突结束以后,沙特、阿盟等亦积极斡旋,调解黎内部矛盾。
真主*的成立让什叶派从黎巴嫩最微不足道的角色一跃成为最有话语权的势力,在什叶派民众中很有号召力。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北部接壤。2年6月,以色列大规模入侵黎巴嫩。5年,以色列以保卫北部加利利地区为由在黎南部建立了约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在“安全区”驻扎了千余人的部队,并扶植由名亲以黎基督徒组成的南黎*。年5月,以色列单方面从黎巴嫩南部撤*,但黎仍坚持年国际边界线,要求以结束对谢巴农场的占领,并撤至年6月4日的叙以边界线;谴责以修建“隔离墙”。年,真主*武装与以*在黎南部边境地区频繁交火,并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年7月12日,真主*武装越境袭击以色列并俘获两名以*士兵,以*随即对黎展开大规模*事行动,黎以冲突骤然升级,引起国际社会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