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尼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葡萄酒的故事第二章第一次采葡萄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杭州哪家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0845.html

10月下旬,伊梅列吉亚(今格鲁吉亚境内)的陡峭山谷,层层薄雾覆盖着源于高加索汹涌河谷的里奥尼河。亚热带的夏季,浓雾总是在寂静炎热的午后入侵黑海沿岸地区,溪谷的温度降低了,周遭的葡萄树侥幸逃过骄阳的茶*。密密麻麻的葡萄树布满河床,如巨龙蜿蜒于森林之中,爬过蔓棚,穿越果树,横亘在每一间农舍的木墙上。10

屋旁的葡萄藤蔓透着月桂树的阴影,每户农家都有自己的酒窖,称为“玛拉尼”,但是却没有留下任何的相关遗迹,完全不见酒桶、酒缸或酒罐。唯一的线索就是一个个隆起的小土丘。

人们背着长形的锥篓运来葡萄,然后倒进篱笆边腾空的木桶里,葡萄约至半桶高之后,农民脱下鞋袜,仔细地用热水洗过脚,然后进到桶里小心翼翼地踩踏一串串的葡萄,直到流出汁液、不再有渣滓为止。

大酒罐“基弗利”(kwevris)就埋在月桂树荫下,仅仅露出罐缘。人们小心地打开罐子,用锄头挖开旁边的土丘,直到看见橡木瓶塞,打开塞子,用玉米皮做成的拖把用力刷洗罐身,然后用勺舀取踩好的葡萄汁液,直到注满酒罐。接着交给大自然,让冰凉的土壤陪伴葡萄汁缓缓发酵。

春天来临,人们舀出液体,丢弃葡萄皮,再将液体倒进另一个酒罐,放在阴凉的酒窖中继续封存。启封的时节无须发出邀请函,浓烈的酒香已随阵风徐徐吹来。邻居们带着古希腊式的陶制浅底酒碗蜂拥而至。漫长的宴会即将开始,只闻祝福声与吟唱着古老叙事诗的歌声。

伊梅列吉亚的习俗自荷马时代开始就没有改变,酿酒的方式与史前时期并无二致。古希腊或罗马人把酒罐等容器称作“皮托斯”(pithos)或是“多利姆”(dolium),葡萄酒就在里面静置发酵。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所处的外高加索地区是最早种植酿酒葡萄的地方之一,可能也是人类首次踩葡萄酿酒、领会酒精魔力的地方。

第一瓶葡萄酒到底于何时、何地面世,始终没有确切的答案,就像车轮的创造者是谁这一类的问题一样,无法回答。葡萄酒的制作无须发明,只要静置储存,短时间就会有结果,万年来皆是如此。如果历史的发展刚好相反,那才值得大书特书呢!

考古学家把出土的成堆葡萄籽作为古人酿酒的最佳例证(至少不能排除可能性)。从土耳其(加泰土丘可能是最早的酿酒城市)、叙利亚的大马士革、黎巴嫩的比布鲁斯和约旦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无陶新石器时代(NeolithicB),亦即公元前年左右的葡萄籽。但是,经过碳-14年代测定法检测证明,最早人工栽种的葡萄籽见于格鲁吉亚,约在公元前年~前年间。

一粒葡萄籽透露出比年代更多的东西。

人工栽种的葡萄外形特征与野生葡萄不同,俄罗斯的考古学家推究,大约在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公元前年野生葡萄开始被人工栽种。近年来,通过DNA的分析证明推断无误。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考古学家就已经发现了葡萄种植的起源,甚至包括提高质量和产量的选种与培育技术。

用于酿酒的葡萄是攀缘性极强的木本植物,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其中约40个品种同为葡萄属(Vitis).其学名是酿酒葡萄(Vitisvinifera),它的近亲包括热爱岩石的沙地葡萄(Vitisrupestris)、长在河岸边的河岸葡萄(Vitisriparia)与夏季结果的夏季葡萄(Vitisaestivalis),但这三种葡萄都无法如酿酒葡萄那样能将糖分发展累积到整粒水果的1/3(酿酒葡萄也因此被列入最甜的水果之一),其呛鼻的酸度也无法使之成为口感清新的饮品。上述特质仅见于酿酒葡萄,原生地带(自冰河时期已然锐减)约从里海沿岸的波斯远至西欧的温带地区。野生葡萄像许多植物(如柳树、杨树和多数冬青树)一样,只有单性花,雌雄各半,雌雄同株甚为罕见。雄株本身不结果,但散发的花粉若遇雌株就能使雌株果实累累。稀少的雌雄同株(兼有雌花与雄花)也会结果,但产量仅有雌株的一半。

初期栽种葡萄的农民自然会选择结果的雌株,砍掉雄株。然而,没有雄株,雌株也无法结果。唯有雌雄同株才能单一或共同结果。在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之后,雌雄同株的葡萄树终于被纳入人工栽植的行列。其幼苗也继承了雌雄同株的特性,与野生葡萄截然不同。植物学家将这两种葡萄归属于酿酒葡萄之下的不同亚种,分别为野生葡萄(sylvestris,意为森林)与人工培育的葡萄(sativa,意为人工栽培,严格来说,依植物学的定义,sativa是品种名,或称人工培育品种而非亚种)。

格鲁吉亚发现的最早的葡萄籽确定是酿酒葡萄的变种Vitissativa-只是对年代的推论未达一致。高加索山区南部的葡萄树种植与酿酒.中国的文明在青铜器时期已达成熟,酒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商、周两代的甲骨文描述了当时的宗教仪式无不与酒息息相关。饮酒(借用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叙述)“自古以来就是英雄与诗人热爱的消遣,无数的艺术作品因此诞生,对人类的文化历史贡献卓著”。

中国有自己的原生葡萄,但不包括酿酒葡萄。历史上第一次进口酿酒葡萄的经过有完整的记录。故事发生在波斯一带(张骞此次出使只到达了当时的大夏国,没有到达安息国,即波斯-编者注),时间是公元前年,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停留一年多,从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以东的大死(今费尔干纳)带着葡萄种子和苜蓿(当地的马饲料)回到故里。他面告皇上,大宛的富裕之家总是储存有相当数量的葡萄酒,最多可达升,放置数十年也不会腐坏。

中国古代对米酒、葡萄酒或其他水果酒并没有严格的区分,葡萄酒与所谓的烈酒通常也混为一谈。

跨越中亚的“丝绸之路”为中国带进了各色品种的葡萄。朝代的更迭虽然不停,帝王们在种植葡萄上倒是志趣相投,全力支持,尤以康熙皇帝为甚。康熙与路易十四生于同一历史年代(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可以说是托马斯·杰斐逊的帝王版。他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了多次试验,发现北方的气候极适合葡萄生长,地处亚热带的南方则行不通。如杰斐逊的宣言一般,我们可听到康熙皇帝说道:“朕宁为天下子民寻一种全新的水果或谷物,而非建造上百个瓷窑。”

13世纪的一则记事激起我们的好奇。伊斯兰国家把盛装在玻璃瓶内的葡萄酒作为贡品献给蒙古可汗。一瓶约含十小杯的橘色液体,令人如痴如醉,珍贵稀有,身价不凡,也许是种蒸馏酒吧!

同世晚期,马可·波罗以权威的口吻描述中国酒当时的状况:“山西省的葡萄质量优异,是酿酒的重要来源,也是全中国唯一酿造葡萄酒的地方,自此运销全国各地。”

①托马斯·杰斐逊(ThomasJefferson)为美国第三任总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至少从年前或是更早的时候开始。相对来说,居住在欧洲和近东地区的人民已从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定居生活,农耕与狩猎并重,语言文字方面已经达到“可持续对话,文字的发明只是时间问题”,文明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也就在此时,里海附近居民制造出最早的陶器。

那似乎是个和平的年代,展现的是丰富的生产力而非权力与征服,大酒罐基弗利即为佐证。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博物馆收藏有土制基弗利,考古学家推定为公元前年~前年左右的文物。但其矮胖的外形与希腊的皮托斯或是罗马的多利姆较为相似,完全不同于现代细长双耳的基弗利。广阔的罐口两边甚至装饰有成串的三角形圆结,象征着葡萄串。

博物馆另藏有些许葡萄枝干。若是考证的年代无误,这就象征了葡萄酒(或是葡萄树)最早出现的年代,目的是崇拜或纯粹只是喜爱,抑或两者兼具,至今未解。从树上剪下来的枝丫约小指长,外层包裹有大小刚好的银套,只露出一截缺口,葡萄嫩芽探出来的模样状似裸露在衬衣外的胸脯。因为保存状况完好,不难想象这是什么,但目的呢?显然是丧服的一部分。成串的葡萄也许是荣华富贵的代表,随着逝者到另一个世界,给人带来欢乐。

这些物品于格鲁吉亚南部的黎阿雷蒂出土,碳-14年代测定法认定的年代为公元前年。那时,在遥远的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人正着手兴建一座座富饶的城市。南方也是葡萄树的原生带之一,只要在生长季节有足够水分,冬季能有充分的休眠帮助新芽生长即可生长。波斯有原生种葡萄。虽然美索不达米亚没有葡萄,但是从里海南部的札格洛斯山脉直到波斯湾地带,倒是适合野生葡萄的生长。

“四处游荡”的葡萄树让植物学家大伤脑筋,只能对数个品种、亚品种命名。高加索山区与安那托利亚的葡萄树庞蒂克葡萄(Vitisviniferapontica),据传是由腓尼基人从现在的黎巴嫩引进,版图已延伸至欧洲地区,为许多白葡萄的始祖。

来自约旦河谷的是东方葡萄(Vitisviniferaorientalis).传闻在欧洲的后商品种包括*金夏塞拉葡萄(GoldenChasselas)-德国的古滕德尔葡萄(Gutedel)和瑞士的费当葡萄(Fendant).大部分的历史学家以为,埃及最早由北方的迦南或者亚述(很难确定该用什么名字,因为持续的时间如此之长,现代意义的国家在当时并不存在)引进葡萄。

但也可能是顺着尼罗河从非洲高地到努比亚南方,或是沿着北非海岸(根据传说,这就是埃及人的发源地)而来。无论何者为真,尼罗河河谷的葡萄成为另一亚种Vitisviniferaoccidentalis,是当代大半红葡萄的始祖。

哪种论述为真属于学术问题,重点在其适应能力。葡萄对气候与纬度的接受力胜过其他所有植物,也是人工培育种类最繁多的植物之一。其异常庞大的基因极易变化产生全新的品种,葡萄树本身也很容易产生变种。一个新芽突然间会形成硕大的枝丫,或大小、形状皆不同的叶子,甚至果实颜色也有所改变。伦敦附近的汉普顿宫以麝香葡萄(Muscat)闻名,其惊人的身形就是基因变种的例证。

改变植物的生长地区与气候本就有助于变种的发生,欲绘制酿酒葡萄的谱系无异于夸父追日,至少在发现DNA之前,想要追查其久远的历史绝无可能。

相比之下,传说的可信度较高,第一瓶葡萄酒的诞生多与诺亚有关。《创世记》第九章记述,诺亚从方舟中放出动物后便开始“着手务衣,种植葡萄”。除却神学的部分不论,诺亚的故事还有一些有趣的内容。首先是“亚拉腊山”,就是诺亚方舟停驻的地方。亚拉腊山(在土耳其称为“布育克亚惹山”)是小高加索山系的最高峰,位于今天的土耳其与亚美尼亚之间,巨大双峰的锥形山顶终年积雪,约米的海拔高不可攀(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勃朗峰约有米高)。

《圣经》的描述确立了葡萄酒起源自高加索山区的论点,当然,除非有人不识趣地问道:洪水之前诺亚住哪啊?不论诺亚在何处建造方舟,他在这之前就已经拥有葡萄园,并且熟知酿酒方式。原因明显而简单,他不是把葡萄带上船了吗?

比这些揣测还要鲜活生动(比《圣经·创世记》的年代早得多)的是情节相似的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约完成于公元前0年,是现在知晓的最早的文学作品,内容与所有的史诗雷同,都是叙述英雄事迹。第十章的主题是“酿酒”,英雄吉尔伽美什出发寻找永生,在太阳神关照的领地发现一座迷人的葡萄园,只要喝一口那里酿造的葡萄酒,他便能长生不老。

掌管葡萄园的是女神希杜利(依巴比伦习俗,葡萄酒相关事项多由妇女负责)。就像大洪水的故事和多数的传说一样,故事背景若真有其事,人类是否就是从没有葡萄的美索不达米亚来到了酒乡叙利亚西部或是北部的山区?发现葡萄酒的传说中最常被引用的当属波斯版本。詹姆希德是半神半人的波斯国王,其传说总与诺亚相关:据传,他特别兴建了一大片园地,就为了拯救动物。

在诗人奥玛珈音的笔下,国王代表着英雄济济的远古时光:“华表丹墀一例空,荒凉台榭走蛇虫。”(*克孙先生衍译,书林出版。)在詹姆希德的王宫中,葡萄保存在罐子里供非产季时食用,一旦起泡并发出奇怪的气味便得丢弃,因为有*已不能食用。后宫的少女为了缓解“恼人的头痛”,决定喝下葡萄产生的*汁了结生命。出乎意料地,生命并没有就此结束,她反而美美地睡了一觉。少女如实禀报国王,自此以后“葡萄酒开始量产,国王与朝臣相继爱上了这款新饮品”。

生物分子考古学

不久之前,陶土碎片不过就是陶器的一部分,世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