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尼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亚美尼亚问题的肇始与罗马帕提亚的初步交 [复制链接]

1#

前言

罗马共和国和帕提亚帝国首次发生冲突是在庞培接手罗马东方*事指挥权期间,主要焦点便是亚美尼亚王位继承和两国边界问题。但是罗马将*们对帕提亚用兵的倾向从卢库鲁斯对亚美尼亚作战的后期阶段就已经表现出来。

只是由于*队厌战以及罗马元老院对卢库鲁斯战功的忌惮最后才未能实施。提格兰二世战败后,与米特里达梯六世一道回国招兵买马以图东山再起,同时遣使帕提亚国王弗拉特斯三世请求援兵。

而卢库鲁斯在提格兰诺凯尔塔击败提格兰二世之后,也派遣自己的副官塞克斯提里乌斯出使帕提亚,以确保弗拉特斯三世不会援助本都—亚美尼亚同盟。根据罗马史家阿庇安的记载,“卢库鲁斯派使节前往帕提亚,要求帕提亚方面在援助罗马和保持中立两者之间二选其一。而帕提亚国王与双方都有秘密协议,因而不急于援助任何一方。”

由于弗拉特斯三世严守中立,提格兰二世和米特里达梯六世只能继续与罗马人作战。至公元前67年,卢库鲁斯兵锋进至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戈尔蒂耶尼,随后为反叛提格兰二世失败被处死的戈尔蒂耶尼国王扎比耶努斯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卢库鲁斯随后萌生了继续进*征服帕提亚的想法。根据普鲁塔克的记载,“卢库鲁斯决定暂时放过提格兰和米特里达梯,并通过率*进攻来尝试一下帕提亚人的力量。他认为连续击败三个天下最强的国王所获得的荣誉将不亚于一个运动员在赛场上夺冠。”

卢库鲁斯随后召集他在本都的*队准备东征,但士兵由于常年征战表现出强烈的厌战和思乡情绪。为防止*队哗变,卢库鲁斯遂放弃了东征帕提亚的计划。大约与此同时,罗马元老院传来了让卢库鲁斯撤*并遣散士兵的命令,而对米特里达梯的战争则由此时刚刚平定地中海海盗集团的庞培接手。

公元前67年庞培基本平定了为患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海盗集团,并肃清了西里西亚海盗的最后几个沿海巢穴。随后庞培率*由西里西亚北上,在翻越陶鲁斯山脉后进*本都以接手卢库鲁斯未完成的东方战事。

公元前66年,庞培在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侧山地击败米特里达梯六世之后,一路尾追后者至高加索的伊比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并击败了由当地国王率领的*队。根据普鲁塔克的记载,穷途末路的米特里达梯六世再次向其女婿——亚美尼亚国王提格兰二世求援,却被后者以塔兰特的金额悬赏。

对抗罗马长达三十年的本都—亚美尼亚同盟至此烟消云散。米特里达梯六世只能越过高加索山继续北逃至科尔基斯的迪奥斯库里亚斯。庞培认为米特里达梯气数已尽不足为患,遂放弃追击,并引兵南下亚美尼亚首都阿尔塔沙特,以完成对亚美尼亚的征服。

此时正好碰上亚美尼亚国王提格兰二世与其幼子小提格兰争位,后者得到帕提亚国王弗拉特斯三世的支持。老提格兰之前已经两次挫败儿子的篡位企图,此时决定倒向庞培来稳固自己的王位。

据阿庇安的记载,“由于庞培在蛮族人中间享有很高的声誉,老提格兰不等庞培到来便率领随从前来迎接,将亚美尼亚的一切事物都交给庞培裁决并控诉自己儿子的篡位企图。老提格兰按照蛮族人的礼节双膝跪地匍匐在庞培面前,把庞培当做自己的主人。”

随后老提格兰再次挫败由小提格兰率领前来夺位的帕提亚援*,小提格兰最后决定逃到庞培帐下以争取后者的支持。庞培明智地拒绝了小提格兰推翻父亲的建议,并以仲裁者的身份让老提格兰与儿子和解。作为臣服罗马的条件,提格兰二世被迫放弃除大亚美尼亚和索菲尼外的所有之前属于“亚美尼亚帝国”的领土和属国,亚美尼亚的疆域又回到阿塔西亚德王朝初年的势力范围内。

为了安抚小提格兰,庞培将索菲尼和戈尔蒂耶尼作为小提格兰的封地,并认可后者的王储地位。普鲁塔克对庞培与提格兰二世会面过程的记载与阿庇安稍有不同,但大体内容则是一致的。小提格兰与父亲和解后,仍然对现状感到不满,并在私下里和帕提亚人继续暗通款曲。大约在公元前65年,小提格兰伺机谋杀父亲篡位,再次失败后被庞培拘捕。

帕提亚国王弗拉特斯三世一再要求庞培释放自己的女婿小提格兰未果,庞培拒绝引渡小提格兰的理由是“小提格兰应该交给他的父亲而不是岳父处置”。小提格兰此后一直未能得到释放,最终于前62年被庞培带到罗马并于庞培凯旋式结束之后被处死。罗马一方在小提格兰事件中的单方面独断处理为后来罗马—帕提亚关系的发展又投上了一道不愉快的阴影。

从罗马东方征服进程来看,公元前66年提格兰二世与庞培的会面标志着亚美尼亚深地卷入对亚美尼亚的争夺。小提格兰谋反事件虽然是亚美尼亚内部权力斗争所致,但由于罗马和帕提亚在此次事件中的全程介入,已经带有罗马和波斯西亚地缘博弈的浓重色彩。这也是罗马—帕提亚近东两极格局形成后开始出现且将在未来反复发生的典型博弈模式,是两大强国争夺其中间缓冲国事务主导权的一次生动体现。

结语

最关键的是,小提格兰事件充分显示出罗马一方在西亚国际关系中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作风,对罗马和帕提亚日后的关系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正是在此次事件之后,帕提亚人开始改变曾经对罗马人的尊重友好态度。两国之间的潜在敌意、彼此提防和不信任感最终在将来演变为战场上的大规模冲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