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尼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法国的胡格诺宗教战争,解放人们的思想,打 [复制链接]

1#

公元十四世纪,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始在欧洲复兴,这场名为“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需要,并为欧洲带来了人文主义思潮和科学艺术革命。两个世纪后,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大陆上的广泛兴起,宗教改革运动应运而生。它继承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以宗教为出发点解放人们被束缚在传统教会下的思想,为后来的启蒙运动作出了铺垫。

也就在公元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中的一位瑞士领袖加尔文在日内瓦宣传他的宗教新理念,并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派——加尔文教,这个新教传入法国之后也被称为胡格诺教。公元十六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南部信仰胡格诺教的封建大贵族和北部信仰传统天主教的封建大贵族之间爆发了一场长达36年的法国宗教内战,史称胡格诺战争。

约翰·加尔文

这场战争之所以会爆发,是因为法国长期以来不断产生多种关于王权的斗争。现在,让我们先把胡格诺战争放一放,先循着时间长河往回走,一直走到西欧中世纪开始的时候。法兰克王国作为法兰西王国的源头,是西欧国家中率先实现封建化的王国。尽管此时的国王权力还会受到封建领主的制约,但是王权的独特性已经成功确立了下来。等到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之后,封建领主的势力又一次加强,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王权和封建贵族之间不断地进行斗争和妥协,终于在公元十一世纪后王权逐渐得到强化和确立。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西欧国家商业贸易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开始在封建经济的残存土壤中生根发芽,一种新的阶层由此产生。由于阶级本身的弱小,他们通过支持王权来抑制传统的封建领主势力,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谋求积极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旧的封建大贵族们不愿意就这样被排斥出*治中心,开始对王权进行挑战。也就在这一时期,反对王权的封建大贵族集团由于自身利益的不同,分为了两个派系,一个是以吉斯家族为代表的信仰天主教的势力,另一个则是以纳瓦拉王国波旁家族为代表的信仰胡格诺教的势力,也就是胡格诺战争中的两大派系。

胡格诺战争

虽然究其本质而言,这两大派系实际上都是以封建大贵族的身份觊觎王权,但是在胡格诺战争爆发前三年,吉斯家族成功掌握了实权,这引起了新教势力贵族们的不满,双方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公元年,吉斯公爵发动的瓦西镇屠杀这一宗教压迫行为成功引爆了双方之间本就充满火药味的空气。在这之后的8年时间中,新旧教派通过依靠外来*治力量,发动了三次战役。在第一次战役时期,新旧教派之间胜负难分,吉斯公爵和纳瓦拉国王都在年的战役中去世了。

这种双方之间的平衡让当时实际上掌握王权的凯瑟琳太后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平衡天主教势力和胡格诺教派的势力,使她能够摆脱吉斯家族的干涉。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凯瑟琳太后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也就是年签订了圣日耳曼敕令,确定建立新教的设防安全区,结束了胡格诺战争的第一阶段。

法国宗教战争

凯瑟琳太后为了缓和与胡格诺派之间的关系,将这一派的代表人物科里尼上将召进王宫,并和当时的法王查理九世相处。但很快她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查理开始表现出想要独立执*的欲望了。凯瑟琳计划暗杀科里尼,这一计划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导致了后来的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引发了又一次的内战,胡格诺战争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凯瑟琳太后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以前了。作为开端的圣巴托洛缪惨案实际上是天主教对新教势力的一场惨烈屠杀,当时凯瑟琳太后的第三个女儿和纳瓦拉的亨利正在举行婚礼,这实际上是一个双方和好的重要时刻,但是这场大屠杀毁了一切。从公元年开始,此后的12年中法国一度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巨大危难,新教势力的奋勇抗争仅仅只为他们赢得了六年时间的安全区支配权。

圣巴托洛缪大屠杀

胡格诺战争的第三阶段是从年开始的,这一时期法国彻底陷入了混乱的局面,天主教势力的吉斯家族的亨利、国王亨利三世以及新教势力的纳瓦拉的亨利之间进行了一场名为“三亨利之战”的多方混战。国王亨利三世的势力最为弱小,他夹在新旧教派势力的中间瑟瑟发抖,不得已同纳瓦拉的亨利结成同盟。在亨利三世被暗杀身亡后,纳瓦拉的亨利继位成为法国的亨利四世,但是此时天主教会并不承认他是合法的法国国王。为了结束法兰西土地上连绵不断的战火,亨利四世在年宣布改信天主教,并在年颁布了《南特敕令》,承认法国为一国两教,终于结束了这场宗教战争。

胡格诺战争

胡格诺战争虽然披着宗教的外衣,但是究其实质我们可以发现,这其实就是一场争夺法国王权的内战。这场战争虽然带来了许多的伤痛,使人民流离失所,它对法国的破坏程度甚至超过了英法百年战争,但是它也带来了法国王权的重新振兴和加强,为法兰西民族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强调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创造了条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