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20日提前举行的亚美尼亚议会选举迎来了出人意料的结局。前总理帕希尼扬(NikolPashinyan)所属的「公民契约*」取得了53.92%的总选票,预计将取得全部个议席中的72席,一举击败前总统科恰良(RobertKocharyan)领导的亚美尼亚联盟*,取得组阁资格并再次执*。
由于帕西尼扬在八个月前的纳卡战争中曾遭遇丧师割地的极端困境,亚美尼亚控制的「阿尔查赫共和国」不得不向阿塞拜疆交还约8,平方公里的领土,这相当于亚美尼亚领土的28%,亚美尼亚各界几乎因此要公审此人。这位背上「丧权辱国」骂名的首脑的逆袭,令外界颇感惊讶。这种看似荒诞,实则有章可循的情况,与亚美尼亚身后的俄国和土耳其小气候分不开。
对外界来说,帕希尼扬近几年来的表现的确昏聩无能。他藉年的「亚美尼亚天鹅绒革命」上台,在纳卡战事期间向西方「乞求、派密使、哭泣、低三下四地求人」,在战事失败后据称「躲入外国使馆以免被抗议群众搜出」。亚美尼亚消息也因此成为笑料新闻。
到年2月,帕希尼扬无端批评亚美尼亚从俄罗斯处最先取得的「伊斯坎达尔」导弹「质量低劣」,令亚美尼亚*方及克里姆林宫方面都深感惊诧。也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亚美尼亚国内秩序进一步紊乱,以致帕希尼扬在4月25日最终宣布下野并将提前举行大选。当外界以为帕希尼扬或将由此一文不名时,两个月后的大选就给了外界截然相反的回答。
必须承认,帕希尼扬的胜利有亚美尼亚国内情绪的客观因素。在亚美尼亚仍保有第一次纳卡战争期间劫夺来的阿塞拜疆领土时,身为纳卡战斗英雄的前总统科恰良、萨尔基相(SerzhSargsyan)等人引发的「爱国」、「守土」的情绪长期占据上风。当亚美尼亚丢失了占据32年的阿塞拜疆领土后,一场惨败让亚美尼亚人丢掉了守衞抢来领土的沉重负担,并重新发现从年开始「反腐」的帕希尼扬似乎还值得依靠。
此外,帕希尼扬的当选同样也得到了俄罗斯的首肯。在科恰良等人宣布不能接受败选现实时,克里姆林宫已6月21日第一时间向帕西尼扬祝贺,帕西尼扬随即在社交网络上宣布「感谢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Putin)和总理米舒斯京(MikhailMishustin)的支持」,这种来自莫斯科的认可也能说明些问题。
在分析人士看来,亚美尼亚的命运不仅仅是亚美尼亚的问题,它也是俄罗斯的问题。考虑到格鲁吉亚在年奥运战争后与俄罗斯疏远,打赢纳卡战争的阿塞拜疆与土耳其关系过于紧密。这意味着目前驻扎俄*的亚美尼亚是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仅剩的盟友,俄罗斯即便是捏着鼻子,也不能让亚美尼亚脱离自身的势力范围太远。
在这种令人忧虑的前景之下,克里姆林宫不仅要采取一些实际和示范性的步骤来捍衞亚美尼亚主权,譬如在年11月9日后紧急派兵进驻纳卡地区「维和」,还要立刻为俄罗斯认可的*治家提供帮助。在这个时候,于纳卡战争后发现西方与俄罗斯援助虚实的帕希尼扬似乎开悟了。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个好消息。
和很多希望西方世界干预纳卡战事并失望的亚美尼亚人一样,他们都看到了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Macron)等人高调谴责阿塞拜疆「暴行」,但西方世界不会派出一兵一卒前往干预,相比之下,在年11月10日派出两千人「维和部队」的俄罗斯就展示了相对更为可信的一面。随着帕希尼扬年2月25日亲自向普京打电话「讨论当前局势」,后在4月7日飞往莫斯科寻求核能、*事等援助,这也让帕西尼扬很快成为莫斯科认可的「对俄罗斯友好的*治家」。并在大选结果存在争议时得到俄方的肯定。
从某种意义来说,亚美尼亚大选的结果对俄罗斯可算恰到好处。也就在6月17日,结束对阿塞拜疆访问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TayyipErdogan)曾宣布「不排除在阿境内建立土方*事基地的可能」。
此后,埃尔多安虽然强调,其「建设*事基地」的行为需要经过莫斯科认可,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IlhamAliyev)也曾多次表示,该国领土上「不会部署外国基地和特遣队」,但考虑到土耳其*方派往阿塞拜疆的分遣队已在年11月后败露,这使得俄罗斯更有必要借助*事和外交资源扩大其在高加索的控制范围,并努力压制土耳其在当地的影响力,在这个时候,帕希尼扬就成了俄罗斯手中应对土耳其的一张虽不太好,但仍可以打出的牌,并因此在亚美尼亚演出了此前的荒诞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