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尼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纵相点评2020,世界从此改变纵相新闻 [复制链接]

1#

东方网·纵相新闻

年12月31日好像并不遥远:无论是英国伦敦街头等待跨年烟火的人群,还是在纽约时代广场欢呼倒数的游客,可能没有人那时预料到他们正在期待的年,世界将从此永久地改变。

(图说:疫情下空空荡荡的纽约街头。图/CityJournal)

篮球偶像科比和女儿意外去世、伊朗革命卫队高级将领苏莱曼尼被刺杀,随后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大流行,迅速地冻结了日常高速运转的世界……美国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黑命攸关”抗议浪潮,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硝烟再起,埃塞俄比亚再现武装冲突,贝鲁特发生大爆炸,伊朗被“围剿”……重大历史事件一再发生,让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不禁感叹生命的脆弱与渺小。

仿佛打上了“庚子年诅咒”的烙印,我们不知道,未来的人类将如何回忆这一年?

新冠疫情:病*跨越阶层,却暴露出更深层的不平等

年,是被新冠疫情重新定义的一年。

截至发稿前,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新冠疫情信息中心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万例,新冠病*已夺走超过万人的生命。可直到现在,病*最早是从哪里出现的,仍没有科学权威的说法。

从中国武汉、意大利伦巴第、美国纽约到巴西的亚马孙雨林,席卷全球的疫情成为本世纪迄今为止人类遇到最严重的全球性危机。疫情无国界,也无分贵贱,从印度贫民窟的流浪汉到美国总统,都无法逃脱狡猾病*的侵袭。

大多数国家选择封锁国境、实行旅行限制、保持社交距离。无数城市“停摆”,经济活动陷入停滞。抗议的星星之火在全球各地燃起,有人出于疫情下艰难求生的本能,有人寻求抵抗封锁的自由,也有人为疫情暴露出的不平等而疾呼。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各国的公共卫生体系乃至执*体系受到了严峻考验。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医疗资源一骑绝尘的美国,截至12月21日,累计确诊超万例,累计病亡超37万例,两项数字均为全球最高,抗疫表现令人大跌眼镜。

何以化解?唯有疫苗。

一场疫苗研发竞赛亦在争分夺秒地展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共有59种疫苗正在进行人类临床试验,16种已经处于最终测试阶段。其中,美国、俄罗斯、英国、中国的疫苗研发生产处在第一方阵,眼下一些国家的高危人群与易感人群已经开始注射疫苗。

尽管各国为疫苗研发投入了大量资金与科研力量,但在产量、审批与分配上的种种问题,使得全球免疫任重而道远。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8日表示,全球疫苗合作伙伴关系“新冠疫苗获取机制”(COVAX)已确保将获得近20亿剂现有和候选疫苗供全球使用,到年底之前,所有其他参与国都能够获得足够覆盖其20%人口的疫苗,但他也表示,“尽管新冠大流行有望结束,但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

在疫情之下,人类正在度过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但抵抗病*的斗争从未停止:疫苗竞赛、有效药研发、大规模推行防疫措施、经济刺激计划与全球协作……全球性的苦难,必须由全人类携手承担。

全球经济:从“熔断”到大水漫灌,是走出阴影还是后患无穷?

年的全球经济或许可以分为“上、下半场”。

在“上半场”,股市熔断潮率先席卷了全球。3月9日,美国股市上演历史第二次熔断。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此后10天里,美股经历了多达4次熔断。二季度,全球72个指数跌入了技术性熊市。股市只是全球经济的缩影。除中国外,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大幅度萎缩。

(图/新华社)

与此同时,各国也在积极自救。以美联储为首的机构纷纷祭出“强刺激”来为经济保驾护航。“无限QE”,这个在经济领域罕见的*策如今正成为当下的“主流”。今年三季度,美国股市如“过山车”般再度经历史上最大增幅。

12月17日,美股三大股指均创下历史新高。从熔断潮到历史新高,仅仅只过了8个月。但全球经济真的能够走向复苏吗?

与股市水涨船高所背离的是,包括美国、欧盟、日韩等主要经济体的民众收入差距大幅拉大,“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似乎并没有流入民众或是小微企业中。工薪阶层收入锐减,工作机会减少的同时,物价飙升、房价飙升正困扰着各大经济体。

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不搞“大水漫灌”的中国也给出了自己独特的经济复苏方案。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随着疫情反弹,经济开放和疫情防控如何平衡?股市的泡沫是否会被戳破?通货膨胀是否会到来?疫情下的全球经济“下半场”,似乎远没有结束。

美国大选乱象:失败的不是特朗普,而是民主制度

年美国大选拥有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史上不循规蹈矩的现任总统特朗普、史上最年迈的当选总统拜登、耗资近亿美元的“史上最昂贵竞选”等多个“史上第一”称号,这样一场牵动全世界目光的选举,整个过程风波不断:

日益严峻的新冠疫情,让邮寄投票与否从个人选择上升到了质疑选举公正性的**之争;疯狂插话、唇枪舌剑,“有史以来最混乱”的首场总统辩论通过网络直播传送给了全世界观众;长期试图削弱新冠疫情严重性的特朗普自己确诊新冠,成为史上最强“十月惊奇”事件;坚持提名保守派法官巴雷特成为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仪式却造成白宫群体感染……

(图说:大法官巴雷特的提名仪式上,几乎没有人佩戴口罩。图/EPA/Shutterstock)

大选日过后,戏剧化的场面仍在上演:输给拜登后不承认败选,开始上诉要求多州重计选票;共和*阵营指责民主*“企图窃取选举果实”,民主*则指责对方“破坏选举”;“骄傲男孩”们在全美多地发起抗议……美国大选最终尘埃落定,但过程中的“风风雨雨”却始终让人记忆犹新。

然而,即使选举人团投票再次证明拜登获胜,共和*领袖麦康奈尔也承认“拜登赢了”,特朗普和白宫至今却仍在坚持。据CNN报道,特朗普拒绝在拜登就职日当天离开白宫,除非“被一级一级地抬下楼”。

有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黑命攸关”抗议运动等影响,美国这座所谓的“世界灯塔”已黯然失色。而此次大选乱象丛生,更是对“美式民主”的沉重一击。《纽约时报》曾发文感叹说,此次美国大选的输家既不是特朗普,也不是拜登,而是美国的民主制度。

“围剿”伊朗:美伊以紧张关系前所未有,拜登能扭转局势吗?

新年伊始,当人们尚未意识到“庚子年诅咒”之时,一场针对伊朗的“围剿”正在缩紧它的圈套。1月3日,美国“收割者”无人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实施“定点清除”行动,杀死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苏莱曼尼之死在伊朗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伊朗方面随后展开报复。

7月2日,伊朗纳坦兹核设施一处厂房起火,事故导致厂房内部分精密仪器受损。纳坦兹核设施位于伊朗中部,是伊朗在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分阶段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后作为铀浓缩计划的核心设施。

(图说:法赫里扎德的葬礼在德黑兰举行。图/ISNA)

11月27日,伊朗首席核科学家、伊朗核计划领导人物法赫里扎德在首都德黑兰近郊的一条乡间主干道上被无人机枪暗杀。遇刺事件不到两天后,伊朗议会通过了《解除制裁战略措施》法案,设想将提升本国的浓缩铀丰度并大量增装离心机。这意味着在伊朗近年稳步推进的核计划中,苏莱曼尼和法赫里扎德之死都成为了相关*策推出的“催化剂”,后者尤其进一步强化了伊朗“拥核自保”的决心。

(图说:年,以色列总理内特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上声称伊朗正在秘密研发核武器。图/UN)

今年下半年以来,在美国协调下,阿联酋、巴林、苏丹、摩洛哥等国分别与以色列建立了全面外交关系。分析人士认为,阿拉伯世界此轮“建交潮”意味着中东的主要矛盾从巴以问题转向伊朗问题,一些阿拉伯国家在沙特与伊朗的地缘*治竞争中倒向了以色列一边,伊朗的周边环境将更加恶化。

尽管尚无人表示对核科学家之死负责,伊朗第一时间谴责了以色列是“幕后黑手”,而作为以色列的亲密盟友,美国的身影自然无法回避。与特朗普长期的“极限施压”不同,当选总统拜登则是伊朗核协议的积极倡导者,两人在伊朗*策上存在重大分歧。特朗普执*最后阶段“孤注一掷”的对伊*策会给美国留下怎样的“外交遗产”,拜登上任后又将如何扭转局势?全世界拭目以待。

欧洲恐袭:如何在阴霾下生活?

21世纪以来,恐袭的阴霾几乎从未在欧洲的上空消散。年下半年,法国、德国、奥地利等国至少发生6起袭击事件:

9月底,法国巴黎《查理周刊》原办公室附近发生持刀袭击事件,两人重伤;10月4日,一名来自叙利亚的20岁青年在德国德累斯顿用菜刀袭击一对同性恋伴侣,致两人受伤,其中一人伤势过重不治身亡;10月16日,法国巴黎一名教师被疑似伊斯兰极端分子当街斩首;10月29日,法国尼斯再度发生持刀恐袭案,致3人死亡;11月,多名枪手在奥地利维也纳市中心6处不同地点实施枪击,致至少7人死亡,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声称对事件负责。

(图说:维也纳发生枪击后,警察在街头警戒。图/GettyImages)

欧洲刑警组织今年公布的《欧盟恐怖主义形势和趋势报告》分析道:“相比境外受训后回流的恐怖分子,本土恐怖主义威胁越来越大,去极端化任务艰巨。”法国有*治观察家表示:“年以后,袭击者的身份开始出现了变化。他们的共同点越来越少,而袭击方式也大不相同。”

移民融入、宗教与文化分歧、难民潮等关键词也许并不足以概括近年来欧洲恐袭日益频繁的原因。而未来欧洲各国要如何处理这些沉疴?若久病不愈,人们要如何在与冲突共存中生活?

现代战争:无人装备预示未来战争高科技化

年新年伊始,美*无人机用4枚导弹炸死伊朗将*苏莱曼尼,引发了新一轮对无人装备技术与作战样式的研究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