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尼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企业规模扩张与企业空间聚集同步的阶段 [复制链接]

1#

企业的产生及其规模的发展一开始就表现为一种空间的聚集,对此,无论是新古典或新制度学派都是视而不见的。前者事实上没有企业理论,只研究生产函数如何决定;后者仅把企业看作一种长期合约关系,忽视了企业是分工基础上生产力的一种存在形式。马克思最早对此二者关系进行详细论述,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统一去分析企业。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微观单位,企业既是社会化生产力的组织形式,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载体。与自然经济条件下家庭生产单位相比,企业形式的存在意味着微观生产单位的空间扩张。马克思事实上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角度论述了企业规模经济与空间聚集的一致性:

首先,企业是与分工相伴的协作的产物,分工把在时间上继起的劳动变成在空间上并存的劳动,使劳动从时间向空间转换,故分工本身就意味着出现空间上的聚集。“在某种意义上,分工无非是并存劳动,即表现在不同种类的产品中中的不同种类的劳动并存”。其次,企业是一种协作的组织形式,聚集在一起的协作本身就是生产力。协作可以激发竞争,提高个人生产力,创造集体力,缩短运输及转换工作的时间,从而缩短总产品的制造时间,仅企业空间聚集的协作本身就可以创造岀生产力。

其三,企业是建立在大机器分工的基础上的,“在机器生产中,这个主观的分工原则消失了,在这里,整个过程是客观地按其本身的性质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每个局部过程如何完成和各个局部过程如何结合的问题,由力学、化学等等在技术上的应用来解决。”企业空间聚集的规模由大机器生产的客观性质决定。所以,企业作为这一微观生产单位的出现,就意味着单位生产空间规模的扩张。

除了概括的三点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企业诞生时基本是单厂企业,故企业规模与工厂规模一致。企业规模由社会竞争所决定,而工厂规模是由生产的技术条件所决定的。资本主义企业最先出现在加工制造业,产业特点与当时的交通通讯状况,也决定了企业空间聚集的必然性。这是在这半世纪期间自始至终进行着革命而且产品有巨大增长的一项工业。至于在80年代以前的任何一段时期,一般工业单位究竟确实增长了多少,我们所能谈说的只有纺织工业,因为唯独纺织业虽非定期但还常常编制雇用和机器数字报表。据知在年和年之间从事于纺织的一般棉纺织厂增加了30%的纱绽,而一般毛丝工厂则有81%的相应增长。”工厂规模的扩大,必然带来企业空间的聚集。

企业规模扩张与企业空间布局分散化的阶段

当企业规模扩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企业空间布局一般会出现分散化的趋势。迪肯和劳埃德总结多人的研究成果,将企业在空间上的增长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较好地概括了伴随着企业规模经济的扩张,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复杂、生产功能逐步多样化、地理范围逐步扩张的过程。阶段一:企业形式十分简单扼要,生产单一产品,具有一个工厂,组织功能单一,仅管理一个工厂的生产,没有战略、管理和日常运作的决策等级划分。在历史上看,欧美发达国家19世纪之前的工商组织主要为此类。这也是马克思、马歇尔等给予详细描述的阶段。

阶段二:随着企业的增大,企业生产活动走向多样化。组织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形成多分部结构。与按功能组织的公司结构不同,该类公司以不同的分部为结构的基本框架,每一个分部负责一种产品生产,存在于特定的市场、技术和*策环境条件之中。与此相应,公司组织结构上产生了三个等级:高层管理、战略决策;控制、协调和管理决策;企业日常运作管理。在地理分布上,由于各分部自动控制成生产和销售系统,这种类型组织结构变得更加扩散。许多跨国公司和全球性公司便具有此种结构,其不同分部位于不同国家或不同大洲。

迪肯和劳埃德对企业在空间上的增长三阶段的概括大体上是准确的,多厂企业和跨国公司在此第二、三阶段出现。在企业规模扩张,总资产从几万美元发展到几百万美元,企业雇员从几十人增大到几十万人的同时,多厂企业的空间布局因工厂数量的增多而呈现多体分裂的趋势,尽管每个工厂的空间规模仍可能在扩大。所以,企业空间布局分散化是相对于扩张的企业规模,而不是相对于企业中的工厂空间规模而言的。

企业空间分散、产业空间聚集与城市经济聚集

然而,就在企业空间布局趋于分散的同时,城市经济聚集并没有停止。统计资料显示,无论是在十九纪后出现企业组织上的劳动分工,还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企业出现M型管理之后,发达国家美国和主要所在地欧洲的城市化进程仍在不断推进。这意味经济聚集现象仍在城市继续。我们在导言中曾指岀,城市经济聚集有企业聚集和产业聚集两种基本的存在形式。企业聚集是指企业生产在空间规模上的连片扩张;而产业聚集是多个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化趋势。对于众多地区出现的中小企业产业聚集现象,迈克尔波特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进行了出色的描述,“成功的企业通常集中在国家内部某些城市或省分,

以美国为例,德州的达拉斯是房地产企业的大本营;石油业与相关维修设备业则集中在休斯顿;医院则围绕田纳西州纳许维尔市发展;地毯业则在乔治亚州达尔顿市;慢跑鞋业在俄勒冈州;活动房屋制造商在印地安纳州爱卡特市;以及迷你电脑业在波士顿。”“意大利的珠宝业大多数集中于阿勒索和瓦伦査坡两个城市;在当地,数以百计的珠宝商集中在某几条街上。瑞士的巴赛尔是制药的重镇,德国的索林根和日本的涩谷则是餐具业中心。另外日本的摩托车业、乐器业集中在滨松,美国波士顿市的号公路因迷你电脑业云集而举世闻名,纽约的麦迪逊大道更是全球广告业的心脏。”波特指出,正是这些产业的空间聚集形成所在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在企业生产过程分散化的同时,企业间的决策、研发部门同样在空间上走向集中。哈珀、麦莱基等人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了这类部门聚集化的趋势。哈珀对年美国家大公司的总部区位分析的结果表明,尽管其分布涉及69个都市中心,但其中的81%集中于19个都市中心。尽管哈珀用公司总部的数量与公司销售额来衡量具有不同的结果,如以销售量计底特律是全国第二大公司总部,但以总部数量计,则列第九位;达拉斯-沃斯堡则正好相反,以销售量计居第10位,以数量计居第5位,但可以看出公司总部在大城市的区位聚集倾向,如纽约、芝加哥、圣弗朗西斯科、洛杉矶、费城-威尔明顿、底特律6个都市占去了全国大公司总部数的50%以上和销售额的2/3以上。纽约的地位更为突出,所在公司总部数量占全国的26%。

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也表明了类似的情况,全国家大公司的总部全部位于6个州的首府,其中两大都市悉尼和墨尔村分别占去总数的52家和38家。麦莱基等人的研究表明,决策和研发部门的区位分布不如公司总部集中,但总体聚集程度仍较高。据麦莱基在七十年代对美国家大公司RD机构的区位分析,发现88%的公司的RD与公司总部位于同一区位。洛杉矶、纽约-新泽西、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波士顿-劳伦斯-洛厄尔、费城-威尔明顿号-特伦顿、哥伦比亚特区-马里兰-弗吉尼亚、芝加哥、巴尔的摩、圣迭戈、底特律-安阿伯是科技创新环境的潜能计算排前十名的大都市,其中多数也为大公司总部的所在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