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尼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朝三大笑话一个由皇帝创造一个由大臣创 [复制链接]

1#

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即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策,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当时,中国的上层能有这种意识并最终形成这种*策,最早可能追溯到宋代的海禁,宋朝自宋太宗赵光义时便开始了全面海禁。宋人海禁的“意识”经过明清两朝的发展与演变,逐渐形成“闭关锁国”。清朝在收复台湾以前,厉行海禁*策,严禁商民出海贸易,片板不许下海,犯禁者一律处死,货物没收入官。但这并不是针对外国的。至乾隆前期,针对英国等西方国家贪得无厌的要求,清*府又加强了对外贸易的限制,下令关闭除广州以外的其他通商口岸,并且颁行严格约束外国商人的条例和章程,这样便形成了所谓的闭关*策。这种*策的实施,使清朝诞生了三个著名的笑话,影响到了国运;造成当时中国由先进转为落后,以至于成了近代长期挨打的重要原因。

第一个笑话皇帝创造

人类机能结构就差别不大。但从乾隆时期开始,中国人就普遍认为外国人真的比中国人少块膝盖骨,这是因为中国人在皇帝面前有下跪的传统规矩,而外国人不喜欢下跪,所以就借口说外国人少块膝盖骨。

说到这个事儿,不能不提到英国人乔治·马戛尔尼,年,英国*府任命马戛尔尼为正使,以贺乾隆帝80大寿为名出使清国,这是西欧各国*府首次向清国派出正式使节。在英国的史书中,马戛尔尼是中英关系上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事情,但是在清朝自己的史书中却把这一事件视为一次进贡而已。年,马戛尔尼到达中国,为了打动乾隆皇帝,他准备了大量的礼品,其中包括: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门炮舰模型。

然而,在清朝官员在与马戛尔尼交谈的过程中,却始终强调着马戛尔尼必须向乾隆行三跪九叩大礼的要求,马嘎尔尼认为即使对中国皇帝下跪叩头对他及英吉利来说都是一种屈辱。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英国作为独立国家,其使节行单膝下跪礼,不必叩头。

9月14日,乾隆接见马戛尔尼,马戛尔尼代表英国*府向其提出与中国贸易通商的要求,但乾隆认为中国作为天朝上国,不需要外国的商品即可自给自足,双方不存在平等贸易的基本条件。因为马戛尔尼没有向乾隆行三跪九叩大礼,可能是为了挽回一点“面子”,从来没有听说过英吉利这个国家的乾隆,认为英吉利人向他贺寿是他威严所致的效果,大清又多了一个藩属国。同时,外国人少两块膝盖骨的说法便从宫里传了出来,成为一个笑话。

第二个笑话大臣创造

乾隆创造的这个笑话对当时的中国影响是深远的。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中国人都认为洋人的腿不会打弯,对于击败洋人,普遍很有信心。一些人甚至认为,只要打仗时只要准备一根棍子,朝洋人的下三路下手,一旦洋人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来。

年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联名给道光帝写过一道奏折,原文如此:“夷兵除枪炮外,击刺俱非所娴,而其腿足裹缠,结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一年以后,也就是鸦片战争爆发期间,浙江定海被英*攻陷的时候,林则徐再次给道光皇帝上书,重申他的这个观点:“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尽足以制其死命。”

有一句话说是任何事物都不会孤立地出现,乾隆创造的这个笑话同时是催生了清朝的第二个大笑话。

鸦片战争前,清朝大臣、鸦片战争时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博尔济吉特·琦善在写给朝廷的折子里说,我们大清用大*茶叶是可以制约外国的,西口以外的俄罗斯中亚国家都吃牛羊肉,需要大*通便。而英吉利在大西洋,需要茶叶。

这就有了我“外国人无茶叶大*必大便干燥而死”的说法。持类似的观点的还有当时清廷的另外一些大臣。

曾望颜:“夷人赖以为命,不可一日欠缺之物,乃茶叶、大*。而此二物,皆我中原特产。”

林则徐:“如茶叶大*,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

百龄:“茶叶大*二种,尤为该国日用所必需,非此即必生病,一经断绝,不但该国每年缺少余息,日渐穷乏,并可制其死命”

包世臣:“西洋人民所必需者,内地之茶叶、大*。”

等等。

第三个笑话格格创造

最后一个笑话来自《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又称《清宫二年记》),作者是德龄公主,曾作为慈禧太后的一等女侍官,与慈禧朝夕相伴达两年之久。其中为我们记述了这么一段故事:

庆亲王的四女儿(四格格)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寡妇,她问我:“你真的是在欧洲长大并受教育的吗?我听人说,谁要是到了那个国家并喝了那里的水,就会把本国的一切忘得干干净净。你到底是通过学习才会讲他们的语言,还是因为喝了他们给你的水呢?”

甚至,四格格还问德龄说:“英国也有国王吗?我一直以为太后(慈禧)是全世界的女皇呢。”

乾隆年出生,年去世,从他去世到德龄与四格格和德龄说这段话时,已有百年了,但四格格对于世界的认知水平“喝了欧洲的水,会把本国忘得干干净净”的层面上。不难看到,在百年树人的历史长河里,这位四格格和乾隆真的有某种“传承”。(文/路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