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尼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克罗地亚秘境徒步10km,竟然是五岁的孩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之前有读者留言:

“孩子不上幼儿园,岂不是立不了规矩了?”

我的回复是:

“规矩不一定要在幼儿园立,我在乎的品质随时随地都在教育他。”

同时得到了很多朋友们的点赞表示认可。这也激发了我的一个想法,以后陆陆续续会发文谈谈那些我认为对孩子重要的品质或者能力。

从小到大,“乐观”给我的印象更像是一个口号和空响炮!无论是课堂上还是作文里,我们一直在抒发着对“乐观”的极度膜拜。

然而却没有人教给我们,什么是“乐观”?到底有啥用?怎么做才能变成所谓“乐观”的人?

前些日子读了心理学大师马丁塞利格曼的《教出乐观的孩子》,有点被点化的感觉。今天就结合这本书和我们的经历,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个尊贵的品质:乐观。

1.谢谢鼓励

我们开车到克罗地亚的十六湖已经是晚上五点了。其实从萨格勒布很早就出发了,不过在一个小村落间偶遇了清透嫩绿的小溪,实在是忍不住和巴乔下车玩起水来!

前菜都让我们欲罢不能,真是越发的期待十六湖这个正餐了。

十六湖分为上湖和下湖,比较出名的是上湖,所以第一天决定先去下湖预热一下。

景区最后一班渡船是在晚上8点,所以我们还剩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徒步。

出发时,标志牌显示全程2km(也可能是我们看错了)想来时间算是充裕,便开始了轻松自在的丛林探秘了。

准备出发前,遇到夫妻二人带着四个娃!看看人家这体质和毅力,自愧不如!

进了十六湖下湖,就再也见不到游人了!

全程就我们一家。

这水美的咋舌!图片完全表现不出来!

我们三进入了疯狂自high的阶段!

美滋滋地耍了2小时,太阳有点要睡觉的意思,感觉至少有了4、5km的样子,结果拿出地图来一看,走了才不到一半?

这下心里有点发毛了。

我们全家,需要一个小时内快速前行5km。

看着眼前望不见尽头的森林,从没有像此刻这般需要能有一波波游客相伴。

山涧中的小瀑布随处可见

如果错过了最后一班船,最坏的结果便是守在森林里过夜?当然大概率应该是电话请求救援。

不过我相信,一路小跑还是可以赶上的,只要巴乔不拖后腿。

乔爸打前阵负责探路,巴乔小跑紧跟着,我在最后压阵。

有时我会故意表现出轻微的疲惫和焦虑,想试探一下这个孩子能做到什么程度。

“巴乔,妈妈有点累,你说我们会不会赶不到终点?那可怎么办”

“妈妈,加油!妈妈加油!我们一定会到的,爸爸说了只有几km了!”

这孩子每跑一段时间,就会回头给我加油助威。

中间有那么一次,他说他岔气实在不行了。休息了两分钟,然后比了一个ok,再继续。

7:55分,我们冲到了码头,赶上了最后一班渡船。

等待渡船时候的焦虑和期待

回到车上以后,我很郑重的对着巴乔说:

“巴乔,妈妈今天因为你感到特别的感动和骄傲。你不但没有自己喊累,而且还给我们所有人加油鼓励,让我们勇敢并愉悦的完成了将近10km的徒步,我为你今天的表现点赞!请收下我的赞!”

巴乔第一次听到我说“骄傲”这个词,他虽然不能全部理解,但是他感觉得到这代表着高级别的赞赏,心满意足的笑开了花。

2.乐观到底有啥用?

经过一些列的研究和实验表明:

乐观的孩子,往往生活更加快乐;

乐观的孩子,学校中的成绩会更优异;

乐观的孩子,身体会更加健康。

当然,我们讨论的绝不是所谓的“盲目乐观“或者叫做”没有根据的乐观”,也绝不是一棒子打死任何程度的悲观状态。

比如一定程度的悲观更有利于人的冷静思考和看到事物的本质状态,同时悲观引发焦虑和担忧,也有利于执行力的产生。

今天真正要讨论的“乐观”,其实是一种遇到问题时的“解释方式”,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

3.乐观的人长啥样?

简单点来说,就是遇到困难障碍时,两种人的反应是不同的。

悲观的人会说:

“这是一个总是出现,永远过不去的,都是我的原因导致的事件。”

乐观的人会看到:

“这是一个偶然的,很快会过去的,很多原因引起的事件。”

悲观乍一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了。

但是悲观的人,往往在遭受了挫败后不能自拔。

长时间的悲观,会引发抑郁及身体健康问题。

孩子未来的路上,可怕的不是遇到竞争和失败,可怕的是在竞争和失败中的不堪一击和颓溃。

我见过有的人,一生无所事事,吃喝父母年过三十仍然无法自立;看到过有的女孩,因为和男友吵架动辄割腕跳楼轻生;也遇到过因为一次高考失败,一蹶不振放弃人生的。

其实在我看来,我们能够把孩子抚养成为人格健全、心智健康的人,就已经相当不易了。

第二天在十六湖的上湖,已经人潮涌动了。

4.父母应该怎么做?

我们先来看看,影响孩子乐观还是悲观思维的因素有哪些。

马丁塞利格曼的《教出乐观的孩子》中提到的,主要有四个部分:基因、父母的思维方式、父母和教师批评孩子的方式、生活中对事物的掌控感和无助感的经验。

也许基因这部分我们确实无计可施,但是其他部分却是我们作为父母可以尽力影响的。

而且很重要一点,悲观的思维,是可以改变的;当然,乐观的思维也会因为遭遇一些不好的事情,而转化为悲观。

就拿我为例,我现在是典型的乐观派+偶尔悲观主义倾向的人,但是高二后的2年里,我是一个极度悲观主义者,因为我失去了至亲。

那时候,我每天患得患失,把一切失去归咎为命运,也认定了自己将会不断的失去。每一次偶然与母亲的失联,我都会将其无限灾难化,联想到意外的发生,狂躁不安。

那个时候没有心理医生,母亲的状态更是自顾不暇,最重要的还是自己不断的调整。2年后逐渐走了出来,也才让大家看到了现在的乔妈。

那作为父母,我们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够引导孩子拥有乐观的思维方式呢?

1.批评孩子要有技巧

我们对孩子的批评,包括老师或者教练对孩子的批评方式,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

我们传递给他什么,他们接收什么,再转化给自己什么。

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忍不住这样说孩子:

“你这个孩子让我失望透顶!每次都让我这样生气,我真的受够了!”

这样的批评方式,充满了一棒子打死的悲观色彩。你否定了孩子整个人,而且是普遍的否定,永久的否定,同时把一切原因归结给这个孩子本身。孩子自然也会跟随着你的批评,否定自己的一切。

批评孩子,其实可以这样:

不是孩子坏,是行为坏;

不是一直坏,是一次坏;

帮助分析原因,教孩子正确的看待自己;

做错事,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自己先成为乐观的榜样

除了批评孩子之外,父母还有很多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乐观的人的处事思路大致是这样:

首先,冷静的思考事件的本质;

其次,通过多角度去分析事件的原因,而不是惯性思维中的片面角度;

然后,预测最糟糕的状况及概率、最好的状况及概率、以及有可能的最大概率结果。

最后,找到对应解决方案。

如果大家想做一些测试,可以购买马丁塞利格曼的《教出乐观的孩子》,里面有心理测试可以评测自己或者孩子属于哪种类型。

3.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