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尼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印第安人建国的失败讲述北美英雄特库姆
TUhjnbcbe - 2023/8/15 21:14:00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面对美国兴起,北美印第安人曾做出过两种选择。

一是顺从。接受白人文化、仿效欧美习俗、努力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从吃饭穿衣到思考行事,做红皮肤的美国人。像“黑蹄”酋长、五个文明部落都曾名噪一时。

二是反抗。坚持传统信仰、维持旧有习惯、试图保住印第安部落土地,“庞蒂亚克”抗英、“蓝夹克”反美,乃至后来闻名于世的“座牛”“疯马”均如此类。其中践行最远之人——特库姆塞(Tecumseh),曾希望建立横跨北美的全印第安人联盟,也就是建立一个印第安国家。

谁的选择正确?谁代表普通北美原住民的根本利益?

岁月流逝,历史没能留下完美答案,只有无数印第安人的亲身遭遇留在那里——顺从和反抗的人们都进了保留地,北美那片沉默的土地。让我们继续讲完印第安英雄,特库姆塞的故事。

美*先发制人:

这是年9月,余名美*集结完毕、开始进发,目标印第安先知镇。

激进的美国印第安纳领地州长,哈里森决定“肃清”印第安原住民,为西北领土扩张扫清障碍。当他下决心之时,《格林维尔条约》已变作一张废纸。

“永结友谊、携手并进”的甜言蜜语犹在耳畔,原住民一定还记得“美国放弃对俄亥俄州条约线以外土著人民土地的要求”。

明面上勉强维持了16年的和平条约算不得寿终正寝,美国人嫌弃它,印第安人怀疑它,现在,战争终于可以一把烈火将堂皇造作的文字烧成灰烬,顺带埋葬一切费力费时的虚与委蛇。

印第安领袖特库姆塞远在千里之外,正为组建印第安大联盟殚精竭虑,漫长旅途中他努力游说每一个遇到的部落,无心他顾。留守先知镇的,是号称“先知”的弟弟坦斯夸塔瓦(Tenskwatawa)。

(左侧为特库姆塞,右侧为先知。先知幼时射箭伤了自己的眼睛,做猎人、医师均不成功,后成为宗教领袖。两兄弟许多地方不同。)

作为复兴印第安文化的宗教领袖,小弟在宣传神迹和狩猎女巫活动中颇为尽力。但特库姆塞了解其中深浅,弟弟即便死而复生、预言日食,那些手段始终只骗得了世人骗不了枪炮。手无缚鸡之力的先知弟弟莫说步枪,连传统弓箭都用不利索。因此离开前,特库姆塞特意和弟弟商量,一定要“尽量避免任何对抗”,也就是面对美*挑衅也得暂且忍耐,着重积蓄力量,等待自己返回再以印第安大联盟合力应对。在特库姆塞看来,美国白人虽然忌惮先知镇的印第安联盟,但双方毕竟还未彻底撕破脸皮。

资本社会的功利主义显然与氏族公社的守约重义不同,哈里森州长所作所为超越了特库姆塞预料,美*不仅一路稳步推进,中途还扎营建造了哈里森堡,秣马厉兵补充给养。再以十二分准备推进至先知镇外区区一英里之处。

收到敌人动向消息,先知下令加固城镇防御,不过已来不及完成。11月6日夜,镇内召开部落紧急会议,各族印第安人莫衷一是,没有特库姆塞指挥大家有些难以适应。考虑到美*哨兵射杀了己方战士,很多愤怒者倾向于直接报复。人们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先知,指望他能掌控全局。一阵沉默后,坦斯夸塔瓦点头同意了出击。接着他还提出自己制订的方案——刺杀美*首领哈里森。

“黑夜是我们的朋友。”先知郑重对与会者们宣告。

“我向你们保证,我会施展法术让你们免受伤害。我还会让白人的*队陷入混乱,防止他们反抗。大神在上,准备好你们的武器吧!”

神秘气氛中,先知透露出难以捉摸的气质,似乎忘记了特库姆塞不可交战的反复叮咛。对于先知的言语,印第安战士大多选择相信。不仅出于从小长大的部落环境、构建的精神世界,也由于先前许多预言的实现或得到解释。如同我国的义和拳红灯照,他们热切期望自己的信仰能护体克敌。

蒂珀卡诺之战:

昏暗夜色中,战士们拿着战斧、步枪出发了。他们内心期待着先知的大胆计划,潜入美*帐篷里杀掉那个吞没土地的州长哈里森。数百名战士悄悄离开镇子,从四面八方悄无声息的对美*展开包围。这时,先知开始施展手段。原来前些天有一名美*脱逃的马车夫前来投靠,此人同意当夜带领一队印第安战士穿过阵线直抵哈里森帐篷。这恐怕便是先知敢于实施冒险计划的原因所在。不过,刺杀队潜入没多远就被美*哨兵发现,带路在前的马车夫被当场擒获,整个想当然的玄乎斩首计划随即泡汤。

作为进攻方,美*戒备森严,不仅岗哨巡逻警觉,所有普通士兵都被命令携带着武器睡觉。一场近距离交战无法避免。

大约凌晨4点半,零星枪声惊醒了帐篷里尚在做梦的美*。杂乱叫唤、惊慌嘶喊,他们发现营地边缘四处都是渗透进来的印第安战士。左侧、前方、右翼,背后,战斗于各处接连打响。不同部落的原住民战士直起身来,大声呼喊着冲入营区。美*花花绿绿打扮的正规*、民兵连忙抓起武器紧急开火。双方立即战作一团。战场不远处一座石头小山上,先知头戴羽冠正专心吟唱,所有印第安战士都衷心期盼法术能够应验。实际作战由“白龙”与“食石者”指挥,他俩是特库姆塞离开后负责的战争首领。

一开始的突袭因素随着时间流逝很快消失,战斗逐渐演变成围绕美*营地的混战。印第安战士毫无疑问拥有过人勇气,他们与营地北部的美*打成一团。不光逐退美*龙骑兵,还打死了戴维斯少校。营地后方,战士们猛攻印第安纳民兵队伍,乱枪击杀斯宾塞上尉。

美*并非坐等挨打。州长哈里森少年从*,见识过不少世面,他快速调动2个连预备队,堵住防线缺口,并组织火力持续射击。印第安战士迎着弹雨的正面冲锋充满勇气,但缺乏组织。他们就像部落间作战那样一群群自发向前,又因为敌兵密集反击躲避后退,钻入树林。石山上,先知仍然祈祷做法。营地边,一次次小规模无序进攻被打退又重来。缺乏统一指挥的恶果显露无疑。

(先知岩,据信先知当时在此吟唱做法,鼓舞士气)

太阳慢慢升起,枪声逐渐稀疏。美*营地兀自不动,原住民战士们耗尽了弹药,只能被迫撤退。让他们灰心的,并非未能歼灭敌人,而是法术并没有保护大家不受伤害,一个个血肉模糊的伤口就在眼前,甚至不得不抛下身受重伤难以行动的伙伴才能摆脱美*纠缠不断的追击。

(与历史相比偏差较大的绘画)

蒂珀卡诺之战结束了,2小时的战斗中美*伤亡人,印第安联盟伤亡人左右。

(蒂珀卡诺之战/BattleofTippecanoe。参战人数:美国,印第安-)。

退回先知镇的战士们怒火冲天,几个酋长带队把先知堵在了长屋里。

嘈杂吵嚷声里,有人喊道:

“骗子!你骗了大家,法术没有效果,很多人死了!”

“你说过咒语会保护我们,你本应该阻止这些死亡!”

面对灼人的愤恨情绪,先知绷紧了脸。

“不......不是这样,你们不清楚。”那带着疤痕的右眼皮似乎忽地跳了一下,他猛然转过身,对着背后的妻子骂道:

“都是你,就因为你,亵渎了我的魔药!”

先知嘴里叽叽咕咕表达了许多责怪怨气。接着他面对众人,用尽量平静的腔调说:

“大家不用担心,我会施展新的咒语,强力的咒语,这次那些入侵者会遭受惨痛失败。”

“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再次发动攻击!”他仿佛恢复了精神,声音也如往常般充满宿命。

“不!”

一个声音做了回答。有人很快离开,更多人紧随其后,面色凝重的战士们相继离去。

当天,先知镇被原住民放弃,周边数千男女老少全部紧急撤离,只剩一名因病重无法动身的老妇人。

11月8日,哈里森州长带兵进入空空如也的镇子。按照本*惯例,他亲自下令将所有房屋和附近田地付之一炬,包括仓库里大量积存的玉米和豆子——原住民的口粮。考虑到对战斗过程很不满意,他还指示美*士兵把周围印第安人的墓地全部挖开,暴尸荒野。

(资料来源:Cave,AlfredA.().ProphetsoftheGreatSpirit.Lincoln:UniversityofNebraskaPress)

类似几十年后中国风起云涌的义和团运动,印第安人用民间信仰对抗侵略者的尝试失败了。诚然,他们败于无知,但造成无知的原因非只一端。这算是落后地区、弱小人民抵挡先进敌人的一种无奈之举。

稳守待变:

可以想象,特库姆塞得到先知镇失陷消息时的感受。此前长期积累的人力物力,乃至初步凝聚的众部落之心,都遭到大量无畏消耗。美国在经济、武装、体制方面本就远远强于印第安各部落,现在即便只针对印第安纳领地一处,总体差距也更加巨大。

后悔无益,作为哥哥,特库姆塞返回后没有严厉惩处小弟(美方记载称他大发雷霆),但是重新明确了指挥权,小弟将只负责担任联盟精神领袖,自己将亲自担起*事指挥、外交谈判、以及内部组织的重任。

特库姆塞努力用实际行为补救行将涣散的联盟,他继续号召大小部落的战士共同对抗美国扩张,不断亲临拜访、公开演说,印第安普通民众逐渐从恐惧变作赞同。由于美*烧村掘墓的恶劣行径推波助澜,原住民老老少少慢慢重新聚集到特库姆塞周围。也许他们不再为了虚无缥缈的神迹,而更多为了自己和家人能否在乡土继续生存下去的现实渴望。

(特库姆塞拥有组织能力、演讲天赋,西方开展了不少关于他的研究)

尽管先知镇化为灰烬,但人们的反抗精神倒更足了。甚至特库姆塞不得不专程阻止战士们擅自行动。在劝阻成功前,多个部落战士已经偷偷出击杀死了大约46个美国移民,作为蒂珀卡诺之战的报复。时至年春,原住民非但重建了先知镇,还集合起名战士,超过了过去。至于整个西北地区,多达3名印第安战士愿意为联盟而战。

(户外剧《特库姆塞》剧照,剧情加入了虚构的爱情等元素)

面对日益高涨的反美情绪,逐渐觉醒的民族情绪,特库姆塞没有大意。他仔细分析过之前原住民们失败的原因,草率开战便是其中之一。在积蓄足够实力之前贸然行动只会招致快速报复。见识过多次双方交战的他,清楚印第安战士在枪炮时代的缺陷,那便是勇猛有余、组织不足。虽然原住民只用了很短时间便成为御马高手、射击达人,但新时代的战略战术很难在数年内得到弥补,他决定另辟蹊径,寻找能够对抗美国的外部同盟者。

年夏,时机来临,历史上最可能改变印第安人命运的时机来临了。

英美交恶:

鉴于美国在北美强推“昭昭天命”的扩张*策,意图一统整个大陆,与英国矛盾迅速激化。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例如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曾言:

“征服加拿大将“仅仅是行*的问题。”

当美国白宫、议院、乃至酒吧街头都充斥着向北向西扩张掠地的言论之时,躲避远地的保皇*效忠派、讲法语的天主教信徒、失去田地猎场的印第安原住民一下有了共同目标——对抗美国。

英国人虽然忙于和*事天才拿破仑争雄欧洲,但加拿大地区的陆权和大西洋的海权一点也不考虑让予他人。决心不是空口白话,一切需要实力来支撑,英国殖民*府在加拿大的实力只能用孱弱来形容(英*总督为普雷沃斯特,上加拿大总指挥为布洛克)。当时,大英帝国准备保卫加拿大的全部*力只有一个正规步兵团、一个退伍*人分队、一个炮兵连,以及数量存在“弹性变化”的民兵,总数不超过人。而对手美国拥有至少0士兵,后来通过大量征募各州民兵,全美兵员竟达到45万8千之巨。

如此巨大差异让紧邻边境的英*上加拿大指挥官艾萨克·布洛克(IsaacBrock)倍感头痛。总督普雷沃斯特忙于谋求“*治解决”,正如布洛克将*当时所见所闻:“立法者、地方法官、民兵*官,所有人都接受了(加拿大即将战败)这个想法,在各自的办公室里如此懒散、冷漠。”

于是这位将*便只能把希望放在了原住民身上,特库姆塞建立的联盟无疑是合作最佳选择。过去几年双方都曾因种种原因拒绝过互助,但现在他们有了足够理由共同对敌,美国对西北方向的扩张早已严重危及损害印第安人生存利益,对北方迫在眉睫的入侵同样也使加拿大人坐立不安。

年6月18日,美国对英宣战,久违的北美霸权之争揭开序幕。当月,特库姆塞率领数百名战士向北抵达阿默斯特堡(莫尔登堡),正式作为英*盟友参战。

以中国古话讲,这便是“待天下有变”的“变”字。

无疑参战是一个颇具战略性眼光的决定。既然单独对抗美国希望渺茫,那就以洋制洋、以白人对抗白人。特库姆塞作为印第安联盟主心骨,希望在北美大陆的局势还未完全固化时奋力一搏,正好抓住英美交恶的难得时机。过去许多酋长也为英、法、美作战,充当棋子或打手。但如今特库姆塞让人们逐步意识到自己并非英国雇佣兵,而是和争取成为加拿大一样地位的自主地区,是为了所有印第安原住民,为了最终建立自己的国家战斗。44岁的他决心全力以赴。

(木雕,特库姆塞)

美*的入侵:

7月12日,美国*队侵入加拿大。

带队的威廉赫尔将*(WilliamHull)口气很大,他“命令”所有英国臣民投降,否则“战争的恐怖和灾难将在你们面前蔓延。”赫尔宣称将把加拿大从英国“暴*”下拯救出来,给予他们“自由、安全和财富”,除非他们更喜欢“战争、奴隶制和破坏”。

显然,美*此刻将自己定义为“北美解放者”,从历史角度探查,他们确实既“解”决了印第安人,也“放”逐了加拿大人。出于“天命在身”的自我情怀感动,不少美国**大人物已经目空一切。在他们的头脑世界中,甚至拥有了某种东方式思维,比如“天兵到处,四夷宾服”。

作为麦迪逊总统亲自指派的总帅,赫尔将*经历过独立战争,名声在外。麾下是数百正规*和3个团俄亥俄民兵,总共大约多人,虽说缺乏火炮,但拥有不少骑兵部队。对面负责防守的英*,只能扣扣索索拼凑出千把人。

(赫尔将*)

踏入加拿大境内后,美*先遣骑兵沿泰晤士河突袭前进,很快抵达摩拉维亚镇。见识过美*纪律,不光加拿大人躲得远远,就连刚从南方搬来的原美国移民也避之不及。想象中箪食壶浆迎王师的场面化成泡影。搞不到粮食草料的赫尔部下十分恼火,他们开始臭骂为啥底特律后勤基地只提供威士忌和肥皂,难道肥皂下酒,越喝越有?

焦躁中,美*对几个英国前哨进行了浅尝辄止的攻击,结果一无所获。赫尔将*觉得自己缺少火炮不易强攻,又选择了烂泥破路的进*路线导致马车开始朽烂。于是美**官们之间展开骂架,赫尔提议暂时退*休整,俄亥俄民兵们吵着不干,几个*官还暗中捣鼓准备将赫尔搞下去,弄得将*像个受了气的小媳妇儿。

美*还不了解,特库姆塞和战士们正秘密潜伏在他们周围,时时掌握着他们的驻防和动向。

7月17日,趁着美*犹豫,英*布洛克少将派出一只人的混成部队(大部为印第安人),轻松夺取休伦湖西侧的重要据点——麦基诺贸易站(MackinacIsland),控制住了交通要道。英国正规*与毛皮商人负责留下守备这个据点,有的原住民像过去那样打完收工。另外多名苏族、梅诺米尼和温尼巴戈战士则开始从麦基诺向南移动,他们早已听过特库姆塞的大名,准备前往阿默斯特堡汇合,一同打击美*。

7月25日,美*民兵分队人搜索到印第安营地,他们大喜过望企图抢先攻击。结果特库姆塞早有防备,快速组织了一次伏击,漂亮将其击溃。在英*固守各处要塞之时,特库姆塞发挥出他的主动指挥能力,率领圆头酋长和少量红衫*渡过底特律河,试图阻断入侵美*的补给线路。

美*主力暂时停留在加拿大桑威奇村(Sandwich,如今的安大略温莎),赫尔将*费了大劲儿力排众议,着手返回底特律堡。为了解决越来越恼人的士兵们吃饭补给问题,他派出霍恩少校所部前往南面,盼望他们能弄回些牛马和吃食。

8月3日,赫尔将*带领大部美*被迫退出加拿大地界。

(战争前期形势)

8月5日,霍恩少校等名美*正趟过浅浅的布朗斯通小溪,他们指望早些抵达葡萄干河,先给自己弄几块肥厚牛排垫底,补偿这些天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再轻轻松松赶着牛群上路。突然间,怪叫声四起,树林里呜啦啦冲出好些人影。美*民兵瞬间吓得汗毛倒立,那是满身油彩头戴羽毛的印第安武士!看,杀气腾腾,他们挥舞战斧直愣愣杀将过来了!

“天哪!救命!”“妈呀!”

“列队,给我列......撤退!撤退!”

且莫说许多没上过战场的民兵*飞魄散,就连霍恩少校自己也乱了方寸。美*民兵不管有令没令,各自转头拔腿就跑。

圆头酋长野牛般冲杀在前,战士们各自突出,特库姆塞由于腿脚不便紧随其后(年轻时骑马摔伤)。印第安勇士们尽情施展丛林作战的娴熟技能,有人依靠树木侧身放枪,有人自灌木中提斧跃进,战斗很快变成了一边倒的追砍斩杀,美*乱跑乱窜,呼叫挣扎声响彻整条小溪。其实,特库姆塞仅仅只有24个同伴,他们突袭中击杀美*18人、击伤12人,还导致对方70人失踪,直接使这股美*损失过半失去战力。印第安人唯一牺牲是“蓝夹克”老酋长之子。最重要的,此举致使赫尔将*得不到补充,还使他感觉“捅了北边印第安人的马蜂窝”(openedthenorthernhiveofIndians),心态渐渐失衡。看着战利品里缴获的美*信件,特库姆塞非常清楚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

(布朗斯通之战/BattleofBrownstown。参战人数:美国,印第安25)

8月9日,美*虽说撤回了己方地盘,可呆在底特律堡里吃饭问题依然没得到解决。赫尔将*只能加派人手,让米勒中校率领多人再次去运送补给。结果美*护送队遭到英*第41团、加拿大民兵和特库姆塞联合小部队的打击。战斗在接连不断的混乱中爆发,先是英*误击了树林里潜行的印第安友*,然后美*冲锋号被英*误解成撤退信号,接着追击的美*又被重组的联*吓阻。双方损失不大,特库姆塞脖子上受了点轻伤,可赫尔将*吃饭的问题算是彻底没了指望。

(马瓜加之战/BattleofMaguaga。参战人数:美国,英印联合。美*死18伤64,英印死6伤21被俘2)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短促战斗被加拿大作家理查森(JohnRichardson)目睹,他敏锐发现了美*表现出的特点:“美国射手从小就惯于使用步枪...并且拥有使他们在欧洲人眼中难以识别的着装优势......”我们可以发现,那时美*尚算不上一支成熟*队。但新大陆移民里自耕农、牧人、游民天然具有的优秀个体*事素质已经慢慢浮现。缺乏纪律性和战术素养让他们优缺点同样相当突出,在未来战争起伏不定的表现中不经意埋下了改变战局的种子。

理查森同样亲眼见到了特库姆塞。作家对印第安领袖印象深刻,在笔下首次称其为战争英雄,并且描绘道:“他眼中有着一种炽烈热情,那不能不使他得到周围士兵们的爱戴。”(thatardourofexpressioninhiseye...thatcouldnotfailtoendearhimtothesoldierheartsofthosewhostoodaroundhim.)毫无疑问,整个印第安联盟的真正精神支柱并非人们传统思想世界里无所不能的大神,也不是企图施展神迹的尊贵先知,而是给他们指明方向、与他们站在一起的特库姆塞,活生生一位印第安首领。

两天后,赫尔将*下令最后一批滞留队伍撤回美国。灰头土脸的民兵们谩骂着*官、伙食,烂路,以及看不见的印第安人,他们怀念自己在俄亥俄忙里忙外的老婆、刚刚种下的土豆、或许还有正长肉添膘的牛犊。*客们吞并加拿大的宏图大志就在这样的吵闹喧嚣中宣告暂停。英国人和印第安盟友没打算终止,既然美国人发动了战争,那就打到底去。

难忘的会面:

8月13日,加拿大阿默斯特堡,两位代表人物终于会面了。

先前的战斗中,特库姆塞和布洛克未曾蒙面却合作顺利。他们既基于最初沟通确立的总目标沟通,也根据各自的现场判断展开行动,无形中构建出一种默契。现在他们站在一处,紧紧握手。一位是高大帅气的英国*官(1米88,布洛克43岁),职业干练;一位是一瘸一拐但健壮有力的印第安联盟领袖,敏锐热情(特库姆塞44岁)。

(著名的会面场景,左侧为布洛克将*,右侧为特库姆塞)

在场的英*副官格莱格见到特库姆塞“明亮的双眼里闪耀着快乐、活力和决心。”(withbrighteyesbeamingcheerfulness,energyanddecision.)双方立即留下了深刻印象,积极气氛感染着整个房间,让人们心中升起了信心。

简短寒暄后,两人互赠礼物。布洛克将*没有浪费时间,和盘托出了他筹划已成的大胆决定——进攻底特律,消灭美*。布洛克直来直去的*人性格让下属和顾问们有些不知所措,他们纷纷表示异议。是的,英*和印第安联合部队加起来在人数、火力上无法匹敌美*。况且敌人入侵失败后退入底特律堡垒,易守难攻,这时围城能否全身而退都成问题。七嘴八舌间,一个声音喊道:

“真是条汉子!”(Thisisaman!)

特库姆塞脱口而出,他转身对同伴们点点头,当场坚定了印第安联盟共同进攻的决心。见到首次蒙面的盟友如此鼎立支持,布洛克由衷感谢,也许就是此时,两人“形成了直接友谊,有助于巩固联盟。”在布洛克看来,特库姆塞显然是一位和自己有某些相似气质的战士。

(布洛克和特库姆塞的后世描绘)

投桃报李,布洛克很可能以绅士风度向特库姆塞保证,英国会支持印第安索回领土的主张。并且真的很快给上级写信陈述此事,建议英国在将来任何与美国签订的和平条约里,都应考虑恢复印第安人被美国“欺诈性篡夺的土地”。当然,此举正好与英国上层希望在北美扶植一个“印第安国家”的意图相符合,事实上后来他们也如此做了尝试。

充斥着赤裸裸相互利用的*治联盟里,偶然也会浮现出一两位意气用事的异类。布洛克和特库姆塞大约便是如此。他们原本由利益关系逐渐靠拢接近,到一见如故得志气相投,很快会用行动来实践他们的友情。

底特律围城:

进攻计划在稍后敲定,英印联盟集结了所有机动部队,包括布洛克的名英*和加拿大民兵,特库姆塞的名印第安战士。他们将以人围攻赫尔将*的2美*。

特库姆塞与布洛克很可能详细谈论分析了缴获的美*邮件,他俩一致认为赫尔担心原住民大举袭扰,并且不清楚印第安部落人数实力。加之字里行间透露出美*士气低落,口粮短缺,无疑正是疲敝之时。

很快,底特律堡上巡哨的美*士兵有所发现。他们远远望见英国红衫*开始在河对岸构筑大片阵地,似乎有许多火炮需要布置。稍后,一群群整齐的红色队列出现在视野里,随之远远飘来著名的《掷弹兵进行曲》,节奏轻快有力。旋律里,大批英*依次行进,气势逼人。那米字旗下就是能和拿破仑法*较量高低的龙虾兵啊,美国岗哨惊得目瞪口呆,还没叫喊便自己先矮了三分。更可怕的还在后面,另一些跃动身影出现在树林旁,三五个、十多个、几十个,越来越多。美*士兵一面紧急报告长官,一面惊恐估算着钻出树林的印第安人数量。在守城者看来,远处印第安武士成千上万,他们肆意吼叫喧闹、就像马上要投入一场狂热杀戮盛宴。入夜,堡垒外闪闪营火遍布旷野,映天光亮让守备者难以入眠。

(庞蒂亚克战争时,原住民围攻底特律堡)

俄亥俄民兵慌了,赫尔将*怕了。老将*想起先前搜到的一封英*信件,上面称布洛克不再允许特库姆塞的战士进入阿默斯特堡,因为印第安部队已经超过0人之多,伙食都快供应不足了。一切看来都证明联*数量之庞大,底特律堡被围成了铁桶。

他们并不知晓这是布洛克和特库姆塞两人精心准备的疑兵之计。许多英国正规兵由加拿大民兵、平民批上*服假扮,印第安战士的庞大数量则由特库姆塞指挥着几队人反复穿过树林缺口造成错觉,连往来信件也是故意伪造、围城营火更是单人一堆。布洛克和特库姆塞各显其能联手造出一手好戏,便是想想美*担惊受怕的模样都会笑出了声。

趁热打铁,布洛克不失时机给美*送去一封最后通牒,

“参加一场灭绝性杀戮的战争非我本意,但你必须了解,一旦战斗打响,我将无法控制依附我*的大批印第安人。”

8月16日,骆驼即将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赫尔将*突然感到自己老了、干不动了。他在案桌前心神不宁的踱步,嘴里念叨着:“印第安人啊......数量太多......他们比匈奴人、维京人更加贪暴......”将*本想最后再争取一下,希望能有三天时间讨论献城事宜,可布洛克立刻回应只给他3个小时。

(赫尔将*的抉择)

英*准时开了火,他们朝城里象征性打出一炮。炮弹落进*官食堂里炸开了花。虽然没能炸翻几个人,但赫尔将*再也忍耐不住,忙不迭挂起白旗,宣布美*2多人以及平民人向英印联*投降。美*33门大炮、2支各式枪械、大批弹药以及湖边一艘武装双桅船“亚当斯号”全部被缴获。联*此时、也一直只有人。

(底特律围城战/SiegeofDetroit。参战人数:美国2,英印)

毋庸置疑,加拿大人和印第安人联手迎来了北美大陆上一次巨大胜利,短时间内消灭了美*总兵力的大约三分之一。这归功于布洛克和特库姆塞共同的完备筹划、密切配合。

两人战斗中形成的友谊更加巩固,特库姆塞不仅将布洛克看作未来能够主持正义的白人代表,还特意赠送给他一条华丽装饰的腰带,作为部落最高荣誉。布洛克非常珍视来自朋友的盛情,随时佩戴在制服之上,让加拿大人和印第安人都能够直接看到一个联盟的明证。

(特库姆塞曾用过的火药桶与贝壳装饰)

原本对美*入侵充满恐惧的加拿大居民与民兵士气大振,各部落原住民也见识了敌人并非不可战胜,许多印第安战士开始对美国定居点实施接连不断的袭击。大约便是此时,布洛克给利物浦勋爵写信,赞扬特库姆塞道:“我相信,不存在(比他)更睿智或更英勇的战士了。”特库姆塞本人并不知晓,自己即将成为加拿大历史中留下姓名的著名英雄。而对于英国高层,建立一个印第安国家缓冲美国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可行。胜利的希望,浮现在地平线上。

失去的胜利:

两位朋友兼指挥官准备大展宏图,借着底特律大胜的余威反攻俄亥俄或印第安纳,打击美*战争潜力。然而,历史中常见的一幕重演了。加拿大总督普雷沃斯特(GeorgePrevost)早就深受周围*客们失败主义影响,认为加拿大能保住简直就千恩万谢了,哪里还敢谈进攻美国?如今打了胜仗,总督大人赶紧与美国方面接洽谈判,似乎有了把握能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地。

布洛克将*的进*方案自然被否决,他和特库姆塞通过各种渠道得知,美*重新集结的计划已经开始,两位朋友心急如焚,可又能拿大厦里浑浑度日的官僚们怎么办?

(布洛克将*标准画像)

尽管美国总统很快亲自下令终止和谈,但英国当局反应迟缓。总督普雷沃斯特大人依然谨慎得让人无语,他竟然还纠结于*官士兵每天有没有正确按照他的要求着装打扮,甚至细小到一双手套一粒纽扣,就像所有缺乏专业知识而刻意追求细枝末节的现代老板一样。

于是,良好开局的节奏被浪费殆尽。高层缺乏准备缺乏协调,前线的布洛克将*只能为即将到来的美*再次入侵自作准备,于边境四处巡视加固防御。印第安战士们主动反攻多个美国要塞缺乏帮助,特库姆塞和圆头酋长率人前往协助围攻韦恩堡的努力归于失败,不久,对哈里森堡的攻击也未能奏效。

整个9月,英印同盟徒劳无功,特库姆塞和布洛克深感无力。

(加拿大邮票上的两人肖像)

噩耗来临:

10月,布洛克将*得知另一路美*打算越过尼亚加拉河入侵。这支美*人数有,超过赫尔将*。一切要归功于总督大人企图和谈的“帮忙”,美*才得以在加拿大人面前从容聚集人员、搬运补给。布洛克主动出击的计划被高层拒绝,只能被动迎击美*登陆,而对方拥有绝对人数优势。作为好友,特库姆塞此时无法赶来助一臂之力,他和大部分原住民战士们正从无法协调的失败围攻中撤离。

果然,美*选择了英*薄弱之处登陆,很快击溃其炮兵。作为职业*人,布洛克信奉以身作则,绝不远远遥控下令,“从不命令下属去他不会带领他们的地方。”(Neverorderingmenwherehewouldnotleadthem)

为挽救局势,将*遂决定亲自率队发动反击。冒着炮火,布洛克走在队伍最前,身后是49连的正规*和两个连加拿大民兵。由于美*枪弹密集,老练的英国兵也出现动摇。布洛克不禁大呼:“这是我第一次看见49连转身后退!埃格蒙特的英雄们决不会玷污他们过去的记录!”在长官激励下,士兵们迅速重整队列,加紧向前进攻。

呼啸弹雨劈里啪啦迎面袭来,连布洛克的配剑都被击中。但将*毫无惧意,依然挥舞手臂清晰发令。大约50米外一处灌木丛里,一个不知名的美国士兵抬枪瞄准了布洛克。在他眼里,高大身材和鲜艳*官制服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身上批着的华丽腰带,显示这绝非常人。

“砰!”噪杂中一声枪响,布洛克将*仰面摔倒,子弹准确贯穿了他的胸口。这位加拿大英雄没来得及留下任何遗言便撒手而去,英*队列立即陷入混乱。(布洛克将*的制服被收藏在加拿大战争博物馆)

(画作,布洛克将*之死)

战斗后来以英*获胜告终,甚至俘虏了近千名美*(人)。但布洛克将*牺牲了,此战将*的临时接替者也当场阵亡、另外还损失了两名原住民酋长和不少战士,战术胜利来得太过惨烈。特别是布洛克的死,让原本光明无限的英印联盟蒙上未知迷雾。

此刻,人们还不易发现,再没有一人能够精力无限的激励普通士兵,也不会有英国官员凭一时意气去平等对待印第安盟友,更没有一位殖民者能够去谈判桌上真心帮助原住民争取建立国家的权力。

(昆士敦高地之战/BattleofQueenstonHeights,参战人数:美国,英印)

史书上没有记载特库姆塞的反应。我们不难想象,这位率直酋长在得知挚友离世时脸上的神情。父亲、兄长、朋友,所有亲近的、信赖的,他已经失去太多,印第安人能够拥有自己的家园吗?篝火幽幽燃烧,圈舞如梦似幻,山脉阴影与漆黑天空连成一体,惊鸟在其中凄苦叫唤。

战斗与信念:

冬天很快过去,特库姆塞留在先知镇地区,继续尽力招募战士、整备训练。他越来越渴望与美国人决一死战,那执念熊熊燃烧成一团烈火,让他寻找着哈里森乃至一切美国*队的踪迹。

年1月,美*余人企图夺回底特律堡。洗刷赫尔将*投降的耻辱倒是其次,主要是为了夺取这个通往加拿大的重要前进基地。特库姆塞让圆头酋长率名战士参与防御,协助继任布洛克的英*上加拿大指挥官,普罗克特(HenryProcter)。

(普罗克特绘像,作为基层指挥官兢兢业业,统筹全局能力存在重大缺陷)

第一二次葡萄干河之战爆发,美*匆忙招募的正规*训练不足,表现远不及民兵部队,被英国人和印第安盟友正面痛击。第二次战斗中,美*部队溃散,人当场被杀,人被俘。圆头酋长还抓获了美*准将温切斯特,剥去他的体面制服以后再押送给英国人。乃至当时开始流传美国将*穿着睡衣被俘的坊间笑话。

(当时漫画,左侧持剑者为圆头酋长,他缴获了将*的全套打扮)

(葡萄干河之战/BattleoftheRiverRaisin,参战人数:美国,英印)

由于英*新指挥官普罗克特管理不善,美*战俘遭到原住民战士先洗劫再杀戮。一些*官和士兵被剥了头皮,关在房子里的重伤员被点火烧死,遇害者总数在百人左右。虽然特库姆塞视圆头酋长为前辈师长、左膀右臂,历来敬重,还转赠他布洛克将*的礼物,此番又立下功劳。但特库姆塞历来反对屠杀战俘,触及他道德观底线之事定然发怒。这也说明整个印第安联盟还难以控制每个部落的不同战士,许多人依然率性而为,以杀戮为乐。

杀俘行为果然激起负面后果,美国受害者多来自肯塔基州,幸存伤员称其为”葡萄干河大屠杀“。街头巷尾一时间怒吼着”记住葡萄干河!“,大批肯塔基平民踊跃参战,美国的战争潜力反而得到增强。

4月,英印联*向西南推进至俄亥俄州,开始围攻梅格堡。特库姆塞靠着自己的号召力已经动员起多名战士,他和圆头酋长一同配合英*围城。梅格堡里呆着的,是所有西北印第安人的“老朋友”,美国未来的总统——哈里森。

特库姆塞清晰记得哈里森是如何写下一纸纸新条约又废弃掉旧条约来吞并印第安土地的,他两曾经的舌战也让人记忆犹新。现在,特库姆塞让人给哈里森带去一封信。

“我有八百名勇士,在你的藏身处也有同样数量的士兵。和他们一起出来吧,我们一教高下。当我们在文森斯会面时,你说起话来像个勇士,我尊重你。但你现在躲在栅栏后面就像土拨鼠躲在土里,给我你的回答。”

对于这位原住民领袖,哈里森有些忌惮,他曾说过:

“(特库姆塞)是那些不寻常的天才之一,他们偶尔会产生,带来革命且会推翻既定事物的旧有秩序。”

丰富战争经验让哈里森决定按自己的步调行事,毕竟被围美*拥有不小数量优势,以及8个可以相互支援的堡垒。

5月初,美*出其不意从壁垒后面冲杀出来,与北岸赶来的援兵一同猛攻英*火炮阵地。多名美*势头迅猛,很快夺取北岸的炮兵火力点。他们还追赶还击的原住民战士,似乎对方一触即溃。结果,当美*追入浓密树林之后,突然发现自己中了诱敌之计。特库姆塞趁势挥*四面出击,当即痛击大意之敌。呼救声惨叫声震动枝叶,数百名美*民兵在树林内遭到歼灭。此处不远,便是18年前倒木之战旧址,特库姆塞应该记得当时年轻的自己面对美*是如何无力,现在,是时候和对手真正较量了。

少数幸存者带回大败的消息,哈里森懊恼之际决定固守待援,还不能不在战损报告如何下笔上花掉许多功夫。战斗结束后不久,特库姆塞返回营地,赫然发现又有部落战士在肆意屠杀战俘,地上已有10来具新鲜尸体。

(画作,阻止屠杀的特库姆塞,穿白衣举起手臂者)

特库姆塞大怒,当即喝止滥杀行为,并且责问英*总指挥普罗克特:

“你为什么不下令制止屠杀?”

“他们不听我的,我没法让他们服从......”

“我征战是为了拯救,你却为了杀戮。”

(另一版本为“走开!你不适合指挥,去穿上衬裙吧。”)

自从美国与原住民开战以来,多年血腥战斗的积怨让双方都忍耐不住去剥头皮、杀俘虏。特库姆塞的举动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反而比大都市里西装革履的文明人更象文明人。这也是他被后世所推崇的原因之一,即便那只是出自一个正常人类坚持的良知,在混沌荒诞的世道里,也弥足珍贵了。

随着美*增援抵达、加拿大民兵急于回乡耕种,英印联盟对梅格堡的第一次围攻草草结束。

(梅格堡之战/BattleofFortMeigs,参战人数:美国2,英国,印第安)

7月,特库姆塞敦促普罗克特再次攻打梅格堡,对方勉强同意,似乎英国指挥官已经有些力不从心。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特库姆塞集合了有史以来印第安联盟最大的一支队伍,人,希望能夺回部族的土地。见到美*防御坚固,守备完善,特库姆塞再度采用计谋。他选择了一处堡垒守*能听到却无法看到的树林,让印第安战士在那里制造各种逼真声响,假装一支美国增援部队遭受攻击,意图引城内守*出动救援。然而,城墙后面美*记得上次吃的大亏,没有上钩。

(年*迷活动,围攻梅格堡)

无法强攻的情况下,英印联盟只得退兵。特库姆塞率队向西拦截美*一部,普罗克特继续指挥对其他美国堡垒攻击,但徒劳无功,均无效果。

战局急转直下:

9月,伊利湖之战结束,美*依靠惊人效率赶造多艘*舰,击败了人员物资较弱的英*小舰队。虽然陆地战斗英印联盟一直以寡击众,依靠英*专业、印第安部队灵活尚占据一定优势。但水路失败带来了严重后果,比如食物弹药等补给运送困难、*心动摇、总体战略局势急剧恶化。

同英*总指挥普罗克特原本就不融洽的合作关系变得更为艰难。特库姆塞发现,很多英*官兵已经收拾行装,做好了放弃阵地的打算,因为根本没人为他们鼓劲打气、安排后勤,毕竟布洛克将*那样能够激励士气的人物不是随处可见。当月,普罗克特决定将底特律堡和阿默斯特堡全部放弃。想到艰辛夺回的土地一朝被轻易送与他人,特库姆塞心如刀绞。他试着耐下性子诚恳劝告普罗克特,希望能设法留下来继续战斗。

“......您总是告诉我们要留在这里照顾我们的土地,我们很高兴听到这是您的愿望。我们伟大的父亲,国王(英国国王),是首脑,而您代表他。您总是告诉我们您永远不会离开英国的土地。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您正在撤退。我们很遗憾看到您在没有见到敌人的时候就这样做。我们必须把您的行为和那种肥胖动物相比,它把尾巴放在后背,一旦受到惊吓,就会两腿夹着尾巴逃跑。

听着,您,美国人还没有在陆地上打败我们,也不能认定他们就能通过水路取胜。因此,如果我们的敌人出现,我们希望留在这里,与他们交战。如果他们打败了我们,我们就和您一起撤退。

......您啊,您有我们伟大父亲为他的红孩子送来的武器和弹药(指英王和印第安人)。如果您真有任何离开的想法,请将它们交给我们,您会在我们的欢送中离去。

我们的生命掌握在大神手中。我们决心捍卫自己的土地,如果这是他的意愿,我们希望自己的骨头留在这片土地上。”

(称谓相比原文稍做修改)

作为犀利的演讲家,特库姆塞再一次展现的他的杰出口才和坚定立场。失去伊利湖固然困难重重,但哪有比失去信心更可怕的呢?

纵然言辞犀利、震烁金石,可普罗克特坚持认为美*控制伊利湖之后,补给难以运送,阿默斯特堡的防御站不住脚。并且,特库姆塞打算单独由印第安人来守卫莫尔登堡,他们需要的要塞火炮全都被普罗克特挪作小舰队使用,现在要么沉入水底,要么成了美国人的战利品。也许是见到盟友脸上太过明显的失望,普罗克特做出安抚性承诺,表示愿意在泰晤士河沿岸的查塔姆稳住防线。为了联盟不至分裂,特库姆塞勉强同意。

(特库姆塞雕像,建于年,辛辛那提市西侧)

曾经反击的起点,那些坚强堡垒,莫尔登堡和阿默斯特堡如今浓烟滚滚,带不走的物资统统付之一炬。窗口窜出的火焰像贪婪*蛇吞噬着一栋栋建筑、指挥室、兵营、马厩。

眼望这般景象,特库姆塞很难不想起一年前在此与布洛克将*的会面,真是条汉子!他记得自己的评价,虽然一身白皮,但布洛克某些方面与红皮肤战士们深怀共同之处。至于继任者普罗克特,借用后来*方的评价,他“精力不足、判断力不足”,算得一名优秀团长,但独立指挥多部队作战明显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还无法处理好与土著盟友的关系。

艰难的撤退:

对于历代所有将*来说,撤退比进攻更考验水平。对部队缺乏掌控力的将*会在撤退时手足无措,乃至漏洞百出被敌人抓住机会。普罗克特便是处在了此种情况之下。见到英*率先撤离,特库姆塞和印第安战士们只能选择跟上。当他们按照约定退至查塔姆时,却没有见到英*踪影。疑惑间,信使带来了普罗克特的留言,他声称自己经过考虑,选择在摩拉维亚镇附近站稳脚跟。毫无通知的计划改变激怒了特库姆塞,战士们也对盟*言而无信大为恼火。普罗克特倒是一拍屁股跑到了更远之处,可印第安人怎么办?

从全局考虑,特库姆塞没有一走了之,而是压下了自己的万丈怒火,就地组织殿后防御行动,以期减缓美*的追击速度。美*确实来了,老对头哈里森将*和他的援兵们从要塞里钻出来,总共3多步骑开始了追赶。由于普罗克特组织协调不力,英*士兵的口粮减少了一半,印第安战士们更是只能靠自己找吃的。更糟糕的消息还在后面,原本摩拉维亚镇拥有地利优势,可以勉力维持陆路后勤,但普罗克特从未试图巩固阵地。根据记载,普罗克特在没有下令的情况下就离开主力部队,把指挥权交给心怀怨愤的下属,自己带着老婆家人以及个人行李先行跑路。

战况恶劣、指挥乖张、加上饭都吃不饱,不少红衫*、民兵脱队、一些印第安部落战士也动摇了。特库姆塞尽力掌控手下,但只能留住一半左右的部队。美*很快赶来,特库姆塞尽力指挥了阻击战,但众寡不敌。他们被大群美*骑兵击退,自己手臂也受轻伤。

大约这段时间,圆头酋长因病去世。怀恩多特战士们如丧考妣,特库姆塞也为失去左膀右臂痛心疾首。这位老战士长期坚持斗争,若不是他,许多人恐怕早就听从了妥协派的言语。如今,特库姆塞感到自己真正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10月4日夜,合流的英印联*于泰晤士河北岸、摩拉维亚附近1.6公里处扎营。士兵们的盘子里空空如也,如同他们空荡荡起回声的肚肠,没有长官来视察关心,各处帐篷内充斥着对普罗克特的咒骂。不仅士兵们怨气冲天,团里大多数英**官对普罗克特的领导能力也极为不满,他们几乎要将他用某种方法给弄下去了。

(当地地貌)

困惑、沮丧、饥饿。一旁,原住民战士们同样忍受着精神和肉体的煎熬。不同的是,特库姆塞依然在安抚着各个部落的勇士。一种记载显示,特库姆塞和大家聚在一起,他从容告诉人们:

“战士兄弟们,我们即将进入一场战斗,我也许永远回不来了。我的身体会留在战场上。”

说着,他把英国人赠送的佩剑转交给一位战友,道:

“等我的儿子成为有名的战士时,再送给他吧。”

气氛有些宿命。人们无法断定,无所不能的大神是否遗忘了还在奋战的他们。篝火燃烧,跃动的火焰带出许多形状不定的影子。很多熟悉面孔浮现,那是打到英国人让步的父亲,是坚持袭击美国移民的兄长,是托付希望的蓝夹克,是意气相投的布洛克,是可靠前辈圆头酋长,还有许许多多曾经并肩战斗的勇士,多少灵*在看着,怎么能让他们失望?

狂风席卷大地时,一个真正战士不应该傲然挺立、力挽狂澜吗?擦拭了步枪磨砺了战斧,特库姆塞清楚该和追兵做个了断了。

已经清点过人数,印第安部队还剩名战士,他们来自肖尼、怀恩多特、渥太华、特拉华、基卡普、索克、温尼贝格、帕塔瓦米、克里克等等大小13个部落。离开的人有看不到希望的理由,留下的也有他们跟从的观点。

泰晤士河之战:

10月5日清晨,美*追上了英印联*,战斗不可避免将在泰晤士河畔打响。哈里森将*占到了有利形势,他麾下超过人,仅仅肯塔基志愿骑兵就不止。反观普罗克特手下只有最多疲惫饥饿的正规*,特库姆塞带领名印第安战士与英*并肩作战。双方人数接近三比一,这不是特库姆塞第一次在劣势下作战,但后勤、*心各方面条件都极为不利。

交锋前,普罗克特就又根据自己的想法折腾了部队一番。营火上烧煮的早餐本已半熟,士兵们却被指挥着再紧急撤退3公里多。原来长官打算在泰晤士河边一处沼泽旁列阵,用炮火压制美*。那么普罗克特手上有多少火力?区区一门6磅炮。士兵们垂头丧气赶到河畔后,普罗克特并没有安排挖掘壕沟、修筑简易工事,要么他认为美*的正面攻势不值一提,要么他根本就遗忘了此事。为了配合盟友,特库姆塞选择右翼一处茂密树林布置队伍,希望能通过侧面打击牵制美*,用以争取时机。稍后,美*出现在视野中,哈里森将*的队伍一列列密密麻麻,大批骑兵让任何对手都感到难以应付。

特库姆塞穿着平日的鹿皮长衣,看起来健壮灵活。头上卷着手帕,上插一根白色鸟羽。他独自骑马来到盟友面前,郑重的与英*指挥官们逐一握手,再说了一两句鼓励或评论的话。英**官们很诧异这位原住民领袖的行为,他们内心正心心念念着刚被丢弃的早餐,尽管那也没法填饱肚皮,但绝对胜于现在空着肚子直面敌*。特库姆塞不难洞察一双双眼里的犹豫、怀疑、愤懑和无望,也许他已经能够预见一切可能发生的后果。

(特库姆塞留下的形象,最初均来自于年法国人给他的素描)

志气满满的哈里森将*同样巡视了队伍。美*士兵精力旺盛、枪弹充足,肯塔基人嘴里还念叨着:”记住葡萄干河...“,就连喂饱的战马们都鼻孔里喷着热气、跃跃欲试。*号随即吹响,哈里森麾下大队骑兵排箭般向英国人扑去。

战场正面,平坦地形一览无余,肯塔基骑兵的冲锋毫无阻挡。侧翼,时刻观察的特库姆塞惊讶于英*阵地上毫无动静,就连普罗克特寄予厚望的火炮也没有反应。分秒必争,他立刻让战士们前出树林边开枪侧击美*。拦截火力对疾驰的肯塔基骑兵造成了一些麻烦,但没能阻截这次进攻的凶猛势头。

反观正面,英*士兵饿得有气无力,精神颓丧萎靡,全然没有平日引以为傲的纪律和威风。松松垮垮的队伍只来得及打出一次齐射,可怜的齐射杂乱无章,根本无法挡住美*骑兵飞奔的马蹄。肯塔基人突破了,英*队伍瞬间被冲得七零八落。普罗克特大人在哪里?他已经手脚麻利和亲随们逃离了战场。一些*官见势不妙跟着转身就走,剩下的普通士兵们只能像无头苍蝇般躲避美*骑兵的马刀,多人陆陆续续选择丢下武器举手投降。

刚一开战,英*便彻底垮掉,目睹一切的特库姆塞决意继续战斗,哪怕不远处树林边的英*掷弹兵连队也开了小差。下定的决心不会轻易改变,特库姆塞和战士们依托树林继续向美*射击。他发现美*撵小鸡似的追逐英国步兵时,分出一支队伍向树林发起进攻。最前领头的是美*上校约翰逊,以及来自肯塔基的20多个骑兵,主力跟随其后。

对此,特库姆塞选择作战位置时已有考虑,树林前一片黑色火山灰沼泽成为天然屏障。尽管美*来势凶猛,但依然被遍地泥泞拖慢了速度。面对美*持续冲锋,特库姆塞自处最前线,一面鼓励各族战士,一面指挥对敌射击。

印第安战士们抓住机会集中打击越来越近的人马。密集射击里,光是约翰逊本人就被打中5次,肯塔基骑兵也纷纷落马,15人非死即伤。根据日后记载,这次进攻被肯塔基人称作”绝望冲锋“(ForlornHope)。许多参战美*骑兵是获得土地的移民,吃苦耐劳、骑术精湛,战斗意愿很强。美*成批次向树林发起冲击,印第安战士们已经处在独自作战的恶劣境地。

根据一种可能性较大的说法推测,特库姆塞当时身在树林边缘。混乱交火中一些美*骑兵下马穿越沼泽强攻,其中一人迎面袭来,两者几乎同时发现对方。那是经历过独立战争的老兵惠特利(WilliamWhitley),曾长期与切诺基人争夺土地,也见识过肯塔基战俘被杀。

美国人没有一丝想要躲避,特库姆塞也毫无畏惧。他们各自咬紧牙关举枪、瞄准、射击。轰响中,惠特利被子弹贯穿,特库姆塞也应声栽倒。激战下,两人同归于尽。(惠特利孙女自述家族流传故事,另一说为约翰逊所为)

(约翰逊版本的绘画,年)

45岁的特库姆塞再不能站起,他永远躺在了那片先祖千万年生活的大地上。印第安战士们闻讯大受打击,逐渐在美*打击下各自散去。根据边境战争血腥的习惯,美*士兵将特库姆塞的头皮剥下,他的遗体可能被葬在了战场,也可能被大胆的原住民战士抢回埋在加拿大边境。

无论如何,印第安联盟失去了核心领导者。没有谁拥有统合各部落的威望,小弟坦斯夸塔瓦更变得默默无闻。各部落重回过去的一盘散沙。

(泰晤士河之战/BattleoftheThames,参战人数:美国,英国,印第安)

尾声:

英国人将为他们抛弃盟友的轻率行径付出代价。普罗克特第二年受到*事法庭审判,被夺去职务郁郁而终。而英国在泰晤士河之战以后,虽然由于年4月拿破仑战争结束得以腾出训练有素的*队参战,并一度攻陷美国首都华盛顿。但失去特库姆塞的支持导致他们缺乏盟友、无法在各地站稳脚跟,连火烧华盛顿的罗斯将*也步了布洛克的后尘——被美国民兵神枪手狙杀。

年底,损失越来越大的英美两国终于坐在谈判桌前,花费数月时间讨论停战。英国方面小心翼翼提出“在从俄亥俄州到威斯康星州的美国西北地区建立一个印第安国家”,作为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屏障。要求当然被美方断然驳回,特库姆塞和他的联盟已经消逝,谁又能为他们来据理力争?英国人识相的再度抛弃印第安住民,达成协议后将重心转回欧洲。

至于印第安人,他们的重新组织变得极端困难,国际环境也失去制衡,只能面对被逐步蚕食的结局。战争后,大约项新的领土割让条约瘟疫般接踵而至,分而治之的策略下,印第安人最终被送入保留地。作为旧日主人,他们眼睁睁看着外面的北美世界日新月异,自己只能作为一个被动参与者去争取一些糊口活命的基础权利了。

(如今桑威奇的雕像,特库姆塞和布洛克)

从根本来讲,印第安群体在18、19世纪并没有真正联合一致。就连泰晤士河之战中,美*仍旧拥有名土著盟友。许多部落依然在精细的打着小算盘,谋求着眼前小利益。

特库姆塞不愧于英雄二字,他产生于千千万万部落民众之中,产生于守土保家大趋势之下。他尽力启发、团结了许多人,但印第安人民在精神上,依旧蒙昧;在组织上,依旧四分五裂,未能发生质的改变。即便产生了英雄,也不能不被时代洪潮席卷而去。

(全文完,坚持为大家提供高质量原创历史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印第安反美联盟的成败——讲述北美英雄特库姆塞的一生(上部)

参考文献:

Tecumseh:ALife

TecumsehandtheQuestforIndianLeadership

TecumsehsConfederation-OhioHistoryCentral

TecumsehsLastStand

悲剧遭遇:美国原住民史

不列颠百科全书

1
查看完整版本: 印第安人建国的失败讲述北美英雄特库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