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尼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沈辉感悟心中的太阳科学出版社
TUhjnbcbe - 2023/8/30 20:21:00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texiaoliaoxiao/yaowuzhiliao/m/35281.html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6591812617012761&wfr=spider&for=pc

沈辉教授是我国太阳能光伏领域杰出的领*人物,具有深厚的先进理论积淀,他积极倡导并推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并在光伏产业文化的普及中出色地完成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我心中的太阳》是沈辉教授倾注了10多年时间,阅览了上百本典籍,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太阳的素材集中整理解读,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大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到中国现代工业奇迹——光伏产业的诞生和发展,详细介绍了人类对太阳的认知与应用,既有科普价值,也道出了世人对太阳如此崇拜的原因,展现出一位科学工作者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创新发展的孜孜追求,体现了当代中国光伏人对光伏技术的研究与付出,不失为一本可供广大光伏产业从业者和相关专业学生参考、学习、借鉴的读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克崧

年8月17于广州

看到*永玉的《沈从文与我》里的一张漫画,应该是自画像,画中人一脸皱纹,茫然地仰头看着天上的太阳。图本身看不出太多意境,但是下面的图注给了我力量:“为了太阳,我才来到这个世界。”这使我顿悟,我们从事太阳能技术研究的目的何在?还不是为了太阳吗?这不就是我们存在的一个很好的理由吗?

沈辉

年8月20日

数千年以来,太阳一直无私地馈赠我们地球人温暖与光明,人类与地球上的生灵都离不开太阳,这些大自然的造化是我们人类无法完全弄清楚的,也许永远都是个谜,无法解开,我们也无须去追问,对于太阳我们只有敬重与崇拜。我写这本书(《我心中的太阳:太阳文化与太阳能技术漫谈》,沈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0),就是因为太阳在我心里,我要去歌颂,去赞美,这是我应尽的义务。由于本人不才,也许因为我们的学科分得太细,文理分家、隔离,作为理工科学者缺乏想象力,人文知识不足,只会数字叠加与简单推理。这也许是我们自然科学缺乏原创的原因之一。有些职能管理部门也是将科学与教育行*化,都在玩数字游戏,如科研项目与大学建设的命名都只是用数字作为代号,没有凸显人文情调与精神。还是我国航天科技发展有文化底蕴,给出的项目名称满载中国文化智慧,如“天宫一号”“嫦娥工程”及“天问一号”等,让我们感受到华夏厚重的历史与辉煌的文化积淀。

还有一些大型公共设施商业味太浓,铜钱味太重。在瑞士,一次我搭乘火车从洛桑去卢加诺,上车时抬头猛然看到火车是“爱因斯坦号”,顿时感到心跳加快,能够与爱因斯坦同行,真是人生大幸。那时也想起爱因斯坦的名言:如果以光速行进,人类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讲起这些,就想到华为公司了。我常到华为公司讲授光伏科技课程,知道深圳坂田华为总部周边的许多条大路都是以著名科学家来命名的:如祖冲之路、张衡路、隆平路、稼先路、居里夫人大道等。因此,每每路过那些地方,心情总是激动不已。用爱因斯坦的话语:“*治是暂时的,方程是永恒的。”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唯有文化与科技能够长存持续,代代相传。我对华为公司的尊重,不仅是因为华为公司的产品做得好,更重要的是华为公司的文化。华为公司既是世界顶级的高科技公司,也是真正的科学殿堂。

自古以来,尽管每个人对太阳都有不同的理解与感受,但太阳对于我们来说是神圣的,这一点却是相同的。太阳在空中,也在我们心中,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太阳。对每个嗷嗷待哺的幼儿来说,母亲就是太阳;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对于罗密欧来说,朱丽叶就是他的太阳;而对所有佛教徒来说,佛陀就是他们的太阳。

荣获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伟大作家罗曼·罗兰留下一部名作《名人传》,他对米开朗琪罗、贝多芬、托尔斯泰三位伟人的生平做了详细的介绍。这三位伟人分别代表雕塑世界、音乐世界及文学世界的三颗最耀目的太阳。在描述托尔斯泰时,罗曼·罗兰写道:“一百年前在俄罗斯有位最伟大的灵*,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曾经是照耀我们青年时代的最纯洁的光芒。在19世纪末那混乱时期,他的目光吸引着、安抚着我们年轻人的心灵。”

如每个人一样,我心中也有太阳。

不过在内心深处那份太阳的智慧是老子的《道德经》中的“无为”的豁达与“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那份太阳的文化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集——《论语》的光芒与流芳千古的“四书五经”的芳香;那份太阳的高雅是晋朝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与他远离官场的田园生活;那份太阳的激情是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奔放与秀美;那份太阳的柔情是明末清初柳如是的《金明池·咏寒柳》中的梅*之约,也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儿女情长和纳兰词的凄美;那份太阳的孤傲是民国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神秀、骨秀的评论,更是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中的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

在16世纪之前,我国的经济与技术遥遥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老子、孔子的思想,特别是古代中国文化与技术的发展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近三百年来,西方世界在近代科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能够称为太阳的首先是三大力学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英国的牛顿爵士;第二人是提出相对论,在年瑞士伯尔尼创造“奇迹年”,并想与光同行的天才学者爱因斯坦;此外,两次问鼎诺贝尔奖、创建放射学的法籍波兰裔科学家居里夫人也是我心目中的科学的太阳。

不管如何,我国古代在文化与技术上的辉煌是历史,我们不仅要铭记,更要发扬光大。我国古代有十个太阳的神话,我心中有文化与科技的十个太阳。这十个太阳在我心中,给我信心,给我力量,也是我的信仰所在。不需要太多理由,更无法去严格求证,凭直觉就能感受我心中的那十个太阳,他们是:

道家始祖、哲学家,留下的五千字的《道德经》光照全球,老子是智慧太阳;

儒家创始人,修订“六经”,万世师表,《论语》流芳百世,孔子是思想太阳;

思想家、实现小孔成像第一人的墨子,是春秋时期的科学太阳;

写下《天问》《离骚》等千古楚辞名篇,求索不止的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文化太阳;

发明地动仪、月食现象解释第一人张衡,是盛世汉代的科学太阳;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是大唐盛世的诗画太阳;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清代的文学太阳;

中医中药是我国对世界的独特贡献,《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是明代的中药学太阳;

百科全书式学者王国维,是传统文化的守护人,是近代的文化太阳;

史学大师、文学大师,写下《柳如是别传》陈寅恪是近代文史太阳。

毫无疑问,伟大人物靠自我修炼而成,更是得益于大自然的造化。他们既是地球人,也是天上的日月星辰。虽然他们不是宇宙中的太阳,也不是月亮,但都是我心中的太阳,永远不落的太阳。

我心中的太阳在于她的那份光明,让我们能够看到、看清以至于逐渐认识这个世界,并且跟着太阳奔向那诗一样的远方;那份温暖,让世界万物充满能量,内心一股暖流,感受热情,心潮澎湃;那份和谐,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自由、快乐、共同成长;那份热烈,让世界充满激情,激荡奔放、豪情万丈,充满希望;那份永恒,年年岁岁、东升西落,亘古不变,永放光芒。

在此,更要将陈寅恪在王国维墓碑上写下的那段流芳千古的词文摘抄如下:

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紧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上面这段话是陈寅恪对王国维一生治学的高度评价,也为天下学子树立了追求的典范。至今这段话还激励着人们在求知、求真的道路上不断奋进,特别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早已刻在学人心中。从某种意义上,这句话也是陈寅恪自身的写照。最后一句中的“三光”,就是古人所指的太阳、月亮及五星(金、木、水、火、土)。相对人类来说,天体是永恒的,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应该达到的境界就是要像日月星辰那样高挂天空,永放光芒。

回到本书的宗旨,我心中的太阳究竟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要像太阳那样热烈,充满热情地将阳光洒满大地;像太阳那样永恒,持续不断地为万物生灵提供光明与热量;像太阳那样无私,毫无保留地燃烧自己,一心一意照亮宇宙;像太阳那样公平,将温暖与光明传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可以无偿地享受太阳的光辉。

这里我还是借此机会,郑重地介绍我非常推崇的电影《柳如是》片尾的话语:“我们永远无法明白身边发生的所有事。原来,我用尽一生的时间,只为擦净六根所沾染的尘埃,只为心无挂碍,重返宁静。”此外,还要送上让陈寅恪也赞赏不已的柳如是那首《金明池咏寒柳》的最后结语:“待约个梅*,*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这个太阳能够做到,因为太阳的温度足够高,任何污秽都会被烧尽。太阳是炙热的,充满激情,但是有生就有死,太阳沉寂的那一天,地球就会走向真正的寂静与安宁。

年,当美国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即将飞出太阳系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命令它回头再看一眼,这一下就拍摄了许多张照片,其中一张正好拍到地球,在照片上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亮点。著名科学作家卡尔·萨根(CarlSagan)看了这张照片非常感慨:这个小亮点就是地球,我们所有人就是居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粒。

年,“卡西尼号”成功发射升空,先是在太阳系环绕数圈,用了7年时间才最终达到目的,成为首颗环绕土星飞行的探测器,又用了12年时间飞遍了土星周围每个角落,拍摄了数万张照片,揭开了土星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土星之美,为人类深度认识土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时至今日,“卡西尼号”终于完成历史使命,于年9月15日18点32分,在星际已经工作了20年的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号”发出最后一个讯号后,就向土星直奔而去,她的身躯已经与土星化为一体,再也不可分离了,这是太阳系中的一次伟大的谢幕。

太阳,太阳系,还是更浩瀚的宇宙,最后都有归属,都有结局。这就是太阳,这也是整个宇宙的法则。当然,我们不要消沉,活在当下将要先考虑当下,享受当下。在此,我们很有必要欣赏一下伟大的德国诗人席勒《欢乐颂》(OdeandieFreude)中的诗句:

在那永恒的大自然之中,

欢乐是强有力的发条;

把世界大钟的齿轮推动,

欢乐、欢乐也不可缺少。

她从幼芽里催发花枝,

她吸引太阳照耀太空,

望远镜也看不到的天体,

她也使它们在空间转动。

就像在那壮丽的太空,

她的天体在飞舞,弟兄们,

高高兴兴地奔赴前程,

像一个获得胜利的英雄。

从这几句诗句里我们深切感受到席勒诗句的力量与思想的光芒,他从西方人的视野通过直白地赞美大自然来抒发个人的情怀,这与我们东方的幽默含蓄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只有一个太阳,但是太阳底下的地球由于精神文明的差异却形成两个世界,即西方与东方。最能代表我国诗文风格的苏东坡,尽管他一生跌宕起伏,颠沛流离,但始终保持阳光般的精神。他在密州写了一篇名为《日喻》的短文,留在本书最后来欣赏会很有一番意境: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籥音越:一种古乐器)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槃音盘:盛水的木盘)与烛也。自槃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即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天生就是盲人,自然不知太阳为何物,只能听别人讲述。不管如何形象比喻,总是无法让盲人了解太阳的真面目。盲人如此,作为正常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明白。至今所能得到的对太阳的一点认知,也是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拷问与探究。此外,每个人对于太阳感受是有不同的,而这仅仅作为一种物质存在的太阳,对于精神的太阳的体会,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精彩。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太阳的崇拜与敬仰。

沈辉博士用10多年的时间收集整理了有关太阳的文化与科技资料,特别是将神话与科学两个看似对立的领域从文化的角度关联起来,读来让人产生很多感悟与联想。其中第1—3章从“神话—远古的太阳”,到“科学—真实的太阳”,再到“月亮—太阳的镜子”,把读者引入了太阳的世界。第4章与第5章的内容很有趣味,而且意味深长,将太阳与时间、生命相互贯通,并且通过我国古代文献充分展示古代先人的聪明智慧,将人们对太阳的认知深度提升到新的高度。第6章内容丰富,显示了太阳文化的深厚底蕴,很多场景都是沈辉博士亲自考察过的,涵盖太阳神岩画、太阳人石刻、青铜神树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后面两个章节,虽然是谈太阳的光热与光电技术,但是从历史的角度,让最有价值的文献与科学思想在阳光下绽放,让人们了解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源头活水的历史资料更能让我们对太阳能光伏技术充满敬意。最后一章是全书的一个高潮,世界各地的日出日落尽收眼底,太阳的美激励我们太阳能光伏科技人员不断追逐太阳,砥砺前行。让太阳的光芒照耀、温暖、滋润和驱动这个世界,将是我们光伏人永久的信仰与终身的使命。

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

年9月15日于上海

本文摘编自《我心中的太阳:太阳文化与太阳能技术漫谈》(沈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0)一书“第9章境界——最美是太阳”及“序”,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7-03--4

责任编辑:郭勇斌肖雷陈楚迎

自古以来,太阳就是人类赞美与歌颂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源于多年从事研究工作的切身感悟,作者对国内与太阳相关的文化遗迹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了数十座博物馆,花费大量时间浸泡在古代典籍中,怀着极其仰慕与敬畏的心情,借助于中国特有的人文精神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进行太阳与神话、科学、月亮、时间、生命、文化及技术等相关内容的收集与梳理,旨在写出一本集神话、科学、文学、技术及艺术等为一体的歌颂太阳的书籍。本书是光伏产业相关从业者和相关专业学生参考、学习、借鉴的读物,也可作为广大读者了解太阳文化和太阳能技术的科普读物。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

1
查看完整版本: 沈辉感悟心中的太阳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