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尼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2022年职业中专语文期末试题3
TUhjnbcbe - 2023/9/20 20:26:00
哪里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卷一(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A.氛围(fēn)硿硿焉(kōng)胜券在握(juàn)B.脸颊(jiá)菽粟(lì)含情脉脉(mò)

C.惬意(qiè)超负荷(hé)风光旖旎(qǐnǐ)D.打烊(yàng)紧箍咒(gū)钟鼓馔玉(zhuàn)

2.没有错别字的是()

A.既然辍学永往直前风驰电扯

B.篮球仓储阴雨连绵俊男靓女

C.浮躁胆却世外桃园凤毛鳞角

D.诅丧忧悒曼舞轻歌纷至踏来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两个老同学十几年不通消息,彼此间起来。

②职校学生要实现美好的青春梦想,从一开始就得远大的目标。

③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A.隔阂竖立倘若那么B.隔阂树立倘若那么

C.隔膜竖立即使也D.隔膜树立即使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傍晚的炊烟袅袅升起,不绝如缕。

B.经过艰苦卓绝的训练,他终于成为了运动场上最耀眼的明星。

C.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D.公司严禁私自外出,个别员工还是义无反顾,我行我素。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他侧着头,仰视着上前方,似乎在追踪一个遥远的目标……

B.山谷内古木参天、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环境十分清幽。

C.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

D.后来他继续探索,将油画与水墨画的技法结合起来,又画了“*河落日图。”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这件事后,我们不能否认他是-位既有爱心又有才华的老师。

B.手机行业的价格战日益惨烈,某品牌的价格甚至下降了一倍。

C.观看了纪录片《泰山挑山工》,对我们青少年启发教育很大。

D.上个月,我们参观学习了这所学校开展疫情防控的先进经验。

7.对下列语句的排序,最恰当的是()

①你抬眼看去②目光穿过街心

③落在一墙的绚烂或者一窗的青葱上④再一眼便越过了对岸的庭院

⑤望得到河里的水、水上的波⑥这才发现春天从未走远

A.①②⑤④③⑥B.①⑤④③②⑥C.②⑥①⑤④③D.②⑤①③⑥④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尊称对方的母亲为令堂,谦称自己的弟弟为舍弟。

B.毕淑敏敢于突破世俗观念,大胆提出我很重要的观点。

C.《稼轩长短句》是以作者的号来命名的,《七录斋集》是以作者的书斋名来命名的。

D.中国二十四史中,只有《史记》是唯一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司马迁。

9.下列场景中的语言表达,最恰当的是()。

A.小宋到服装厂找王经理联系业务,接待人员说:“对不起!你怎么没有预约?王经理正忙着呢。你过段间再来吧。”

B.李教授到某公司参观,接待人员说:“您好!欢迎您来我们公司指导工作。您的到来,让我们深感荣幸。”

C.一游客问路,他回答:“往前走,过两个红绿灯,再拐个弯,过一个路口,不用走多远就到了。

D.病床上的老马询问自己的病情,朋友答:“你放心,该吃吃,该喝喝,家里的事儿就交给我了!”

10、下列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风流子孙光宪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①叶长,水葓②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①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茭白”。②一年生草本植物。

A.词人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水乡风俗画。

B.语言朴实,不事雕琢,但又情趣盎然,生活气息浓郁。

C.“茅舍”“菰叶”“水荭”“鸣梭”是静态描写,突出了乡村的安宁。

D.词的笔调清新,意象生动,给人一种真切自然之感。

二、(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悬棺”之谜解

朱友昌


  一千多年前,福建一位著名学者在武夷山游览时,看到半崖上的山洞里放着一些棺材,十分惊讶,便在笔记里写下了“悬棺”一词。


  后来,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10多个省市,甚至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也发现了悬棺或类似的崖葬。这些悬棺或崖葬,有的在崖洞中,有的搁在横木上,有的近贴水面,有的高离水面。那么,这些悬棺或崖葬是什么人留下来的呢?


  秦汉时期,武夷山属闽越,是闽越人的活动中心。因而就有人推断,武夷山的悬棺是闽越人的遗物。有人据悬棺或崖葬风俗的延续性考虑,认为散布在各地的悬棺或崖葬都是古越人及其后人所为。古越人散布到各地,把他们的葬俗也带到了这些地方。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我们在研究悬棺或崖葬时,认为它是一种风俗,而不去研究该葬俗形成的客观原因,即实行悬棺葬或崖葬的民族的生产生活环境。


  要知道,人类的许多风俗是自然形成的,越是在早期,人类越受到当时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的制约。已发现的悬棺或崖葬,均在溪流的悬崖上,且大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两岸高山峻岭、断崖绝壁,中间溪水流淌,这样的环境,只有渔民才有可能在此生产生活。而且,这些地方都远离农耕区域,可排除农耕民所为的可能性。


  在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的悬棺中,有几具船形棺。可以设想:悬棺的主人是以船为家,也就把棺椁造成船形了,使死去的人能像活着时一样生活;或者在最早时,就是以船作棺来存放尸体的,渐而成俗。考古工作者曾对一具船形棺进行研究,发现随葬品中有龟形木盘和许多鱼骨,棺的主人生前很可能是个渔民了。


  遍布于江河小溪中的渔民因水而居,因渔而生,漂泊不定而又极其分散,很难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地”。到解放前,长江下游江湖中的渔民还有这种情况。山溪中的渔民上是天,下是水,两边是高山峻岭、悬崖绝壁,能把棺柩安到哪里呢?除了溪中就只能选择山崖了。


  山体崩塌,山体形成直上直下的悬崖,塌下的泥石形成天然的堤坝,堵塞水流,水位抬升,形成湖泊,渔民或船工生产生活于此,过世后就把棺木放置在临近水面的悬崖上,堤坝渐次下降,棺木也往下排列,到堤坝全部垮塌,这些棺木就成了后人所见到的悬棺。先民的这种葬制无需奇思妙想,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葬制。(选自《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论文选》,有改动)

11.下列关于“悬棺”或“崖葬”习俗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散布在各地的悬棺和崖葬都是古越人所为,他们到哪里就把葬俗带到了哪里。这是有人从悬棺或崖葬风俗的延续性考虑得出的结论。

B.渔民只能在大江大河支流及其末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些地方恰是发现悬棺或崖葬的地方,所以,可基本排除悬棺或崖葬为农耕民所为。

C.悬棺或崖葬大都是古代渔民所为,至少他们的劳动生活与船有关。船形棺的随葬品中有龟形木盘和鱼骨,就是棺主人生前是渔民的最好证明。

D.研究一种风俗,不去研究该风俗形成的客观原因是不科学的。早期渔民的生活环境,就是悬棺葬或崖葬风俗形成的客观原因。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越是早期,人类就越受到当时的生产条件生活环境的制约。人类许多风俗是自然形成的。这里的“自然”就是指“自然环境条件”。

B.早期在山溪中生活的渔民,由于山溪两边是高山峻岭、断崖绝壁,他们只能把灵柩放在溪中或者山崖上。

C.江河小溪中的渔民因水而居,因渔而生,漂泊不定而又极其分散,很难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地”。这“地”指的是葬身之地。

D.山体崩塌,形成悬崖,塌下的泥石堵塞水流,水位抬升,形成湖泊,渔民过世后只要把棺木放置在临近水面的悬崖上,棺木就自然会成为后人所见的悬棺。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悬棺”的形成有着难解之谜,作者从民俗形成的客观原因和局部地质变迁的角度,对这一特殊葬制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B.要断定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的悬棺是闽越人的遗物,就必须确认悬棺的年代与闽越人存在的年代大致在同一时期才行。

C.除极个别墓主可能因某种特殊需求对棺材作了特殊处理外,悬棺葬或崖葬风俗很平淡,与山间小溪早期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相符。

D.我们不能以农耕文明时的状况去设想早期山溪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先民的这种葬制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葬制,无需奇思妙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枝蔓状城市----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化城市,将既不会是奴隶社会的“城堡式”城市,也不会是封建社会的“城池式”城市,当然也会与现代工业社会高楼耸立的中心化城市相区别。

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即使是眼下北京绞尽脑汁建造起来的多层环状结构也将大不适应。中心化城市的各种弊端,诸如交通堵塞、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空气浑浊、疾病易于传播、犯罪案件增多、居住环境恶化、管理难度增加和公众空间锐减等,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高科技可以自由地用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取代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因此,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再拥挤在一个地域。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从市区向市郊的转移,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的场所。又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信技术的发展,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被彻底打散。

现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许多边缘城市,就属于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中心化城市逐渐演变为主城市和边缘城市。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城市的边缘化,就是城市由中心向四周的蔓延与扩展,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地区。这里,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也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规模、生产程序、劳动力市场和销售状况呈分散状。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铁道、地铁、高速公路、航空路线等组成的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

这种城市的边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今天的美国就已经形成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劳伦斯—洛厄尔、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都市区。它们还会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展,通过原料网、生产网、销售网、消费网、信息网和电脑网的连接而延伸到整个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城市。

14.下列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不再拥挤在市区

B.城市蔓延扩展到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地区,这里既是城市又是农村

C.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销售、劳动力市场呈分散状

D.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成为全球化城市

15.下列对于“枝蔓状城市”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

B.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成为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场所的城市

C.彻底打散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利用各种网络相互连接的城市

D.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在经济、文化和教育上联系紧密的城市

1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枝蔓状的城市布局中,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差别将趋于消失

B.铲除中心化城市的诸多弊端有待于城市的后现代演变

C.在枝蔓状城市中,人们受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的限制将越来越少

D.随着中心化城市的边缘化,生产地域化和劳动力低廉化将成为现实

三、(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

1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B.假舆马者假:真假

C.锲而不舍锲:雕刻D.而绝江河绝:横渡

18.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为国以礼

C.而寒于水D.蚓无抓牙之利,筋骨之强。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圣心备焉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0.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子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卷二(非选择题共70分)

四、(本大题2个小题,共11分)

21.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限选三句)(3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2.,问苍茫大地,。

3.天生我材必有用,。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5.,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22.指出下面通知在格式和内容上的3处错误。(6分)

关于举办“尔雅杯"礼仪知识大赛的通知

各班团支部:

为了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捉升学生礼仪素养,促进文明校园建设,我校团委定于5月23日下午4:00举办“尔雅杯”礼仪知识大赛。请各班团支部组织本班选手按时参加比赛。

五、(本大题4个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

最后的沐浴

(1)为母亲洗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2)母亲躺在木床上,眼皮微微闭合着,嘴角含着一朵淡淡笑容,仿佛刚刚睡去。

(3)哦,母亲即将远行,去那一片永远宁静的净土,作为儿女的我们来为她作临行前的梳洗。

(4)默默松开蓬松的发髫,我的手在颤抖,心更无法平静。沐浴过多少阳光风雨,堆砌过多少羞怯秀丽,编织过多少人生梦幻的秀发云鬓,全都被漫漫的岁月漂白了。

(5)我知道,辛劳而省俭的母亲似乎从来都没有善待过自己的头发,平日连香皂也舍不得多抹几下。今天我们特意煮了一锅清香四溢的檀香木热水,掺和着飘柔香波。轻轻搓揉着,漂洗着,涤尽发际间每一颗结垢,剔去云鬓上每一粒砂尘,让她一尘不染地上路,去寻找等待她多时的夫君。

(6)骨骼本来就粗壮的手脚,因为肌肉萎缩;青筋暴涨,更加峥嵘如古松了。渔家女出身的母亲,3岁丧父,9岁失慈,从小跟着叔叔在风波浪涛中讨海为生。当过童养媳,放过牛羊,后来,又随着逃荒大*躲过日本*子的炮火,跋涉过万水千山,手掌上的每一朵茧花,脚板上的每一道裂痕,无不在诉说着生命的艰辛与苦难。

(7)倏忽,脚踝上一道长长的伤疤,如同一团火焰灼亮了我的眼睛。记得我考上中学那年,大哥正在读大学,弟妹又小。这对勉强糊口的我们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再苦,孩子的书-定要念,我们是睁眼瞎,可不能误了孩子的前程。"母亲斩钉截铁地对父亲说。于是父亲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乡间小路上;母亲更是起三更睡半夜,跑码头,摆地摊,种菜养猪,-有空闲别了柴刀上山砍柴卖。-天傍晚,刚从溪边码头卸货回来的母亲,顾不上满头汗水,拿起柴刀又要上山去。我忍不住跟了去。母亲去砍-棵高大的木荷树,那树长得东倒西歪的,倒下时,一根粗壮的树丫打在她的脚踝上,登时鲜血如注....

(8)是的,这伤疤将永远被母亲带去了,轻轻用湿毛市擦拭着,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9)大姐小心翼翼解开母亲身上的蓝布衫,啊,母亲裸露在我们面前,蜡*的肌肤,起伏的胸廓,那丰满秀美的曲线哪里去了?母亲说过,我小时像羊羔-样,喜欢跪在地上吃奶。母亲曾很自豪地向左邻右舍夸我,说这孩子将来--定很孝顺。作为女儿的我,真的懂孝道,真的孝敬过父母吗?“古来父母多痴心!"母亲,世上所有的母亲,都曾经用自己圣洁的乳汁哺育过自己的子女。那丰满的乳房却被我们一群兄弟姐妹吸干了,变得那么干瘪、松散,紧紧贴在瘦骨嶙峋的胸脯上。我小时候吸奶,常常顽皮地用乳牙咬着喷香的奶头,让母亲痛得怜爱地拍打着我粉嫩的脸蛋。母亲,还能让我吸--口那甘甜的乳汁,接受--次你怜爱的拍打么?

(10)岁月无情,人生如露。母亲静静躺在灵床上。没有花花绿绿的供品,没有凄凄惨惨的挽联,甚至不敢大放悲声。佛云,悲啼会使死者的灵*贪恋尘世,进不了圣洁的天国。眼前唯=炷清香,--缕若有若无的诵经声,和着两行无声的心泪。但人又怎能不依恋尘世?回望生命的轨迹,无论甘甜还是艰辛,不都值得回味、眷恋吗?

(11)我慢慢地跪下去,跪在母亲身旁,泪水滑过她的胸脯。母亲即将去那吃砣砣追求了-生的净土,此时此刻我们在为她作最后一次梳洗,尽最后一次孝心。

23.为什么第(2)段要描写母亲临终时的的样子?(3分)

24.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穿插组织各种材料的?(4分)

25.简要分析第(7)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26.从全文看,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5分)

六、(本大题45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诗句,该诗于年1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1号,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共鸣。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个性的思考。

请根据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2年职业中专语文期末试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