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4月23日,第25个世界读书日。每年这个节日到来的前一两周以及当天,各大购物网站、自媒体都会大搞图书特惠购活动以及发文推荐图书。
本文不做任何图书推荐,只是用文字来和各读者说说我读书近半年来的感受,希望通过我的一点分享能够给予你精神生活的一丝启发或改变。
01
世界读书日的起源
“世界读书日”全称是“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
最初名称是“世界图书日”,由国际出版商协会在年第25届全球大会上提出,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因俄罗斯认为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所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就有了“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这一名称。
同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将每年4月23日正式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并在年更名为“世界读书日”。
02
“世界读书日”为什么是4月23日?
一年有天,为何4月23日被指定为“世界读书日”?关于这个问题,就必须不得不提到西班牙这个国家以及本土作家克拉维尔。
早在年,这位西班牙本土作家就向政府提出设立“读书日”的建议,他认为书籍是人类了解世界丰富多彩文化的渠道,希望通过设立这一节日,让所有人有条件读书,尤其是年轻人,能够发现阅读的乐趣,领悟文化的力量。
为了让“读书日”这一提案能够顺利通过,克拉维尔调用了大量人脉,出席各类社交场合,争取更多同行以及政府的支持。经过3年的不断努力,终于在年经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批准,第一个“读书日”诞生,设立日为10月7日。
到了年,读书日的设立日修改为4月23日,其中的原因主要为:
(1)4月23日在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有一个传统的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它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一位公主被恶龙困于山中,勇士乔治战胜了恶龙,救出了公主。公主回赠的礼物是一本书。于是,书成为勇气和力量的象征,也成为这一节日的主角。
图片来源于网络搜集(2)4月23日是《堂吉诃德》作者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同时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
古老的传说加上这么多位文学家做关联,于是就这么“顺理成章”修改日期成功。
03
读书不用坚持,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乐趣
“坚持读书”是我们从小到大经常听到的话。读书坚持固然重要,但在倡导读书这个事情上,我反而更喜欢建议将其培养成习惯或者乐趣。为何?
(1)把“坚持”放在读书这个事上,对读者来说是种压力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遵循自然发展,读书也不例外。“坚持”这个字词会给予人一种压力,当然也有人会说有压力才有动力,这也没错,只是当压力持续到了一定的程度而无法释放出来,到时候就不是动力,而是卸力。所以想让自己长久读书,先在心理精神层面抛去“坚持”这个字眼,先不要给自己太大的精神压力。
(2)读书应该是种乐趣、习惯
如果有一件事情能够让你产生了乐趣,那么不管别人是否怎么说,你始终还是会做,对吧?这就是乐趣产生的自我力量。
而乐趣长久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有持续不断的动力。读书也是如此。
可能有人会说每天上班很忙,经常加班,回家哪里还有心情和时间看书啊?说到忙,孙中山先生他每天忙于革命建设的同时,每天依然抽空读书,你会比领袖还忙吗?
如果有人说我就是比领袖还忙,那么每天看一页书的时间总有吧?我相信如果你真的想要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一天一页,假设这本书有页,那么三个月左右你就把这本书看完了。这就已经跨出了第一步。我相信在你开始看第二、三甚至更多本书的时候,绝对不会满足于每天就看一页书。因为此时读书对你来说已经是种习惯,而不再是件痛苦的事情。
04
书的选择和读法
在当今社会,读书比起以前来说,不管是书的形式,还是阅读方式,可供选择的方式很多。
过去书都是实体纸质,而且购买时都是原价购买。现在我们除了能网购打折购买外,如果不喜欢纸质的还可以购买电子书,价格较之实体书有优势。当然网络上也有不少电子书是可以免费下载的,这个看个人喜好。
在阅读方式上除了传统的纸质阅读外,亚马逊掌上阅读器kindle应该是不少喜欢电子书的读者首选,国产品牌现在也有做这方面的产品,比如小米。
此外,在阅读平台方面,除了传统书店和图书馆外,智能手机上也有不少此类,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