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从罗马纪元第六世纪末年,罗马民社就统治着由北大陆伸入地中海的三大半岛,至少大致如此。然而就在这里——在西班牙北部和西部、在利古里亚的亚平宁山和阿尔卑斯山谷、在马其顿和色雷斯的山岳地带——,全自由和半自由的部落仍反抗那松懈的罗马政府。
再者,西班牙与意大利和意大利与马其顿间只是极肤浅地成立了陆上交通,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和巴尔干山脉以外的地方——罗讷河、莱茵河和多瑙河的盆地——,大半都在罗马人的政治范围以外。现在我们须叙述罗马在这方面取何步骤以巩固和完成她的帝国,同时在这圆屏似的大山背后,大批循环起伏的民族如何开始敲打北山的门户,不客气地警告希腊-罗马世界说,他们自以为独掌大地,即是错了。
让我们先看自西阿尔卑斯山至比利牛斯山的一带地方。马赛利亚是罗马属下一个最早、最忠实、最强大的同盟民族,罗马久已假手于这个藩属城市来控制地中海这部分的海岸。马赛利亚的海站,向西有阿伽达(即阿格德)和罗达(即罗萨斯),东方有陶伦提乌姆(即西约塔)、奥尔比亚(即耶尔)、安提波利斯(即昂蒂布)和尼凯亚(即尼斯),巩固自比利牛斯山至阿尔卑斯山的沿海航业和陆路;马赛利亚在商业和政治上的关系远达内地。
年即前年,一方面应马赛利亚人的请求,另一方面也为他们自己的利益,罗马人举行远征,入尼凯亚和安提波利斯以上的阿尔卑斯山,讨伐利古里亚的奥克西比部和德奇替部;战事激烈,有几次伤亡很多,然后这个山区被迫以后向马赛利亚人常遣质子,年年纳贡。约在此时,这个区域模仿马赛利亚的榜样,种植葡萄和橄榄甚盛;据说现在为意大利地主和商人的利益计,在阿尔卑斯山外马赛利亚属下的整个地域,葡萄和橄榄的种植都同时被禁,此说未必不确。
又有一场战争也以财政的投机为特色:年即前年,因为维图穆莱的金矿和淘金场,执政官阿皮乌斯·克劳狄乌斯率罗马兵对萨拉西人作战。这些淘金场规模甚大,以致夺去下游居民灌田的水,先引起调停的企图,而后惹得罗马人武力干涉。在这时期,罗马人在开战时常打败仗,这次虽亦如此,最后却平定萨拉西人,把产金区割给罗马国库。几十年之后(年即前年),罗马人在这里所取得的领土上设立了埃波雷底亚(即伊夫雷亚)殖民地,主要目的大概是控制阿尔卑斯山的西方孔道,一如阿奎莱亚控制阿尔卑斯山的东方孔道。
到了盖乌斯·格拉古的忠实同志马尔库斯·福尔维乌斯·弗拉库斯为年即前年的执政官,就这方面的元帅之职,阿尔卑斯山的战事才较为严重。他第一个从事拓地于阿尔卑斯山外。这时凯尔特民族四分五裂,比图里吉邑已失其真霸权,而徒拥盟主的虚名;自比利牛斯山至莱茵河,自地中海至大西洋,实际做首领的是阿维尔尼邑,(2)所以有人说此邑能出战的兵达十八万人之多,似乎并非十分过分。在这里,埃杜伊人(在欧坦附近)与阿维尔尼人争霸权,势力不敌,同时高卢东北部苏埃西翁人(在苏瓦松附近)的君主统一比利其部落同盟,领域跨海而至不列颠。
关于阿维尔尼王卢埃里乌斯的壮丽宫廷,当时希腊旅行家多所称述:华丽的本族侍从,手牵成群猎犬的虞人和行歌的诗人如何簇拥在他前后左右;他如何乘一辆银镶车遍历国内的城市,把满手的黄金撒在群众中间,特别用这阵光闪闪的雨取得诗人的欢心。在一块一千五百双步见方的广场里,他公开设宴,任何人路过此处,皆被延入座。这段叙述使我们想见喀马科的结婚筵席,历历如在目前。
然而弗拉库斯先攻打的不是阿维尔尼部而是阿尔卑斯山与罗讷河之间一带地方的小部落,这里土著的利古里亚人已与后至的凯尔特部落互相混合,产生一种可与凯尔特伊比利亚人相比的凯尔特利古里亚人。他战胜(年即前年,年即前年)埃克斯和迪朗斯河流域的萨利耶部,和他们的北部沃康蒂都(在今沃克吕兹和德龙两省地);弗拉库斯的继任人盖乌斯·塞克斯提乌斯·卡尔维努斯也战胜阿洛勃罗根部,此部是伊泽尔河肥饶流域凯尔特人的强大部落;萨利耶王图托莫图卢斯既出奔,此部应他们请求来助他克复国土,可是在埃克斯地方为罗马人所败。
虽然如此,阿洛勃罗根人拒不交出萨利耶王,格涅乌斯·多米提乌斯·阿赫诺巴布继卡尔维努斯之位,深入他们的境内(年即前年)。迄今为止,凯尔特的领袖部落对于其邻国意大利人的侵略一向袖手旁观;阿维尔尼王贝退图斯为上述卢埃里乌斯之子,其东各邑,或对他有散漫的藩属关系,他似乎很不愿因为这种关系而从事冒险的战争。可是当罗马人有攻阿维尔尼人于其本土之势时,他便提出调停,调停被拒,他随即调出全副兵力来援阿洛勃罗根部;埃杜伊部则依附罗马方面。
罗马人得了阿维尔尼人起兵的消息,便派年即前年的执政官昆图斯·法比乌斯·马克西姆斯与阿赫诺巴布共御来临的攻势。在阿洛勃罗根邑的南边伊泽尔河与罗讷河交汇之处,在年即前年8月8日,两方交战,决定了南高卢的主权。贝退图斯王见属下部落无数的队伍经跨越罗讷河上的浮桥向他开来,又见不及其数三分之一的罗马军列阵与他们对抗,据说曾大声喊道:罗马人尚不足以喂饱凯尔特军的狗。然而马克西姆斯是皮德那战胜将军的孙子,却得到一个决定的胜利;因逃兵众多,浮桥折断,阿维尔尼军大半覆没。
阿维尔尼王向阿洛勃罗根部说不能再援助他们,并劝他们与马克西姆斯媾和,阿洛勃罗根部便降于这位执政官;自此以后,马克西姆斯被称为“克阿洛勃罗者”。于是阿维尔尼战争结束之日不远,他回意大利,他留下阿赫诺巴布办理结束事宜。阿赫诺巴布因为贝退图斯王使阿洛勃罗根人向马克西姆斯投降,而不向他投降,私人对他怀恨,用奸计捉住贝退图斯王,把他解到罗马,元老院虽不赞许背信弃义,却不但留住这被陷遭擒的人,而且命令把此人之子康贡纳提亚库斯也解到罗马。
阿维尔尼战争已近结束,其所以复发,似乎就因为这个缘故,于是在索格河与罗讷河汇合之处文达利乌姆(在亚维农上游)地方再决一次胜负。这次的结果无异于第一次,这次击溃凯尔特军,多赖非洲象队之力。于是阿维尔尼部屈服讲和,凯尔特人之地复归平静。这些军事行动,结果在沿海阿尔卑斯山与比利牛斯山之间设一新省。阿尔卑斯山与罗讷河之间的一切部落无不成为罗马人的属国,因为他们不向马赛利亚进贡,现在大概也成为向罗马进贡的国家。
在罗讷河与比利牛斯山之间的一带地方,阿维尔尼部仍不失其自由,没有向罗马人进贡的义务;不过他们须把直接或间接领土的南部割给罗马——即由塞文河南抵地中海,由加龙河上游至托洛萨之地。罗马占领这些地方,既以建立自意大利至西班牙的陆路交通为主要目的,所以此后即刻筹备修筑沿岸的道路。
结语
为达到这个目的,罗马人把由阿尔卑斯山到罗讷河的一条宽一点六公里至二点七公里不等的海岸地带,割给马赛利亚人,马赛利亚人已在这里沿岸有一串航站,罗马人使他们负维持这条道路的责任;同时罗马人又自修一条军用大路,自罗讷河至比利牛斯山,以其创始者阿赫诺巴布之名称之为多密提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