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尼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世界文化遗产人类的记忆书系哈尼
TUhjnbcbe - 2020/12/30 17:23:00

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云南省摄影家协会联合推出

一位记者30年报道时代变迁的史诗级著作

专题文献摄影+自叙散文

27组哈尼族专题图片故事

张充满张力的摄影作品

90篇短小灵动、充满诗意的文章

探秘哈尼族在时间长河中的源流与变迁

体味高山稻作农耕梯田的世界文化遗产

名家推荐与评论

王保国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评论家、策展人

《哈尼梯田记》在农耕文明与现代性进程关系的宏大背景中展开,以流畅的知识线条描绘,对诸多哈尼族文化事象的追踪溯源、分级分类的呈现角度,借鉴了文化人类学的方法,但作者并没有让人类学在书中到处冒泡,更避免了专业人类学者在处理此类事象时常见的视觉僵化症。《哈尼梯田记》实现了后大众时代摄影的超越,表现为作者面对纷纭的文化事象具有的出色识别力、控制力,以及对照片里的东西的独到见解,表现了一种专业修养的眼光。

沈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长,世界民俗摄影家协会主席、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NGO全球联络委员会委员

这部专著,开张雄浑,气象万千,与时代气象同步,并以图文并重相得益彰,以诗意表达自成风格,以史诗般的宏伟气魄,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哈尼族的人文、地理、文化。宗教、哲学、历史、文学、习俗、风情等。在分五卷构建内容的同时,又由不同专题图片故事构成,专题之间既可独立成篇,也可合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呼应,彼此贯通,条分缕析,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特别是表现哈尼族人居环境关系的梯田、村落、乡野、肖像等视觉元素,别具艺术感染力。

邓启耀著名人类学家,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

罗涵的摄影穿越了30年。他的摄影集,从哀牢山最具象征性的神树和哈尼族妇女的自述开始,很接地气,又不止于“地"。比如,长满青苔的神树下,搭着青年社交恋爱的“公房”。别的文化里被截然分隔的神圣空间和世俗空间,在这里自然而然融为一体。你可以想象,在千年老树庇荫中亲热的年轻男女,因古远灵意的介入,让俗事变得浪漫,瞬间连向恒久。而作为开篇口述的哈尼族妇女,那位或许曾经在神树下“公房”和火塘边对歌的少女,此刻已经成为三个娃娃的妈妈。她现在念叨的是爸妈、丈夫、儿女和公婆,知道由自己和家人连接起来的家族世代,将延及族群的繁衍。所以,家庭美滿,孩子成器,就是这位妇女的快乐。在她的脸上,这一切都通过影像,“写”得明明白白。穿越在如此奇妙而浪漫交织的时空里,这部书就让人产生读下去的冲动,哪怕面对的是厚厚的一大本。

史*超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哈尼梯田、世界茶树原产地及普洱茶、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三项世界遗产申报项目的提出人、论证者及专家组组长

这是一首灵*的诗篇。

灵*震撼灵*,纯洁洗净纯洁,除了没有灵*的浑浊的眼神。这是全方位史诗般,以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的视野展开哈尼族生产、生活、风习、宗教仪轨与人文行事的一本书,大气磅礴又精致入微的画面,直击人的心田,从首页到末页,其丰富性不可遽言。

宋家宏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哈尼梯田记》采取图文并重的表达方式,使之在众多有关哈尼梯田的著作中有了别样的风采。该书图片展示了哈尼族人30多年来的生活现状与变迁,文字则深化了图片的内涵,它不仅是对图片的解释,更是哈尼族人历史与现实的呈现,读过这些文字,你可以对哈尼族人有更为深切的认识与了解。由于图文并重,使得学术性的文字有了感性而不枯燥,图片有了深度的依附,有了灵*,从而使这部摄影集产生了不止于摄影艺术的价值。

封面欣赏

内容梗概

作者简介

版权信息

插页

扉页

护封封底

总目录

序篇目录

第一卷目录

第二卷目录

第三卷目录

第四卷目录

第五卷目录

跋篇目录

精彩版式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文化遗产人类的记忆书系哈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