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标题下面日期右边→即可
主题: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嘉宾:骆芃芃(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主持人:周伟涛
时间:年8月22日下午
地点:中国教育新闻网演播室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教育新闻网视频访谈节目。本期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著名篆刻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骆芃芃院长。欢迎您!
骆芃芃: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篆刻艺术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
主持人: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是“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您是篆刻艺术专家,也是我国第一位篆刻艺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您可否从教师的角度,谈一谈对篆刻艺术以及对篆刻艺术教育的理解?
骆芃芃:篆刻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兴盛于春秋战国时代,最初做为“印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那时候的篆刻艺术是由古代的印章发展而来的,作为行使和授受国家机关权利的物件,也是个人的信物。
印章自明中叶以后,随着文人画的进一步发展,文人经常提刀刻印,乐于参与篆刻艺事,篆刻也产生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技艺。这也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逐渐使篆刻艺术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并一直存在。
从古至今,篆刻艺术都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性质。一个是实用性,包括现在我们的个人印章、收藏章等,都非常具有实用性。另一个就是艺术性,印章虽然很小,但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其中包含很多文化艺术内涵,有文字学、历史学、文学、美学和设计学,篆刻固有的一些章法以及技法,直到现在仍然活跃在现实生活当中。
而篆刻艺术教学,仍是一个新兴话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于年成立,年篆刻艺术院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指导下,成立了自己的研究生院,并在研究生院开设了一个篆刻艺术硕士点,我本人作为国内第一位篆刻艺术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招收了第一学生。
在这之前,篆刻艺术是没有学科的,在部分大学本科里有一些,最早它是在书法系和绘画系里,更早的时候还在中文系里。年,我们把篆刻艺术作为独立学科建设起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标志着篆刻艺术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对年轻人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重要意义。一直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艺术硕士和普硕,还有硕士研究生班,有多名专科艺术硕士和硕士研究生学员。
主持人:年中国篆刻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您作为主要的申报负责人,是如何看待篆刻艺术的申遗成功的?
骆芃芃:申遗工作确实很艰辛。申遗需要准备的文案和国内的不一样,有很多比较苛刻的规定。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最后几天,我们连续4天在板凳上基本没怎么动,可见劳动强度之大。
申遗成功对于篆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让全世界都能了解篆刻艺术,认知篆刻艺术是人类共同的遗产,而不仅仅是中国的。二是有了这样一个国际平台,让全世界喜欢篆刻艺术的人,都可以为它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三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重。
坚持做事情就是走向成功的通道
主持人:您被称为“神刀女”、“国宝级的篆刻艺术家”,您有哪些在篆刻艺术方面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骆芃芃:中国有一句名言,最深奥的事情往往存在于最简单的道理之中。意思就是,最难解的事情或者很复杂的一些问题,往往就像窗户纸一捅就破。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并没有很高的天赋。我认为,每个人的智商都差不多,只是敏感点或者擅长点不同。
参加工作30多年,我有两点可以和大家分享。第一就是坚持,坚持应该是人一生的信念,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条件就要去做,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第二是做事情,只要做事情就要尽全力去做,不要光想做了这件事情能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总是计较得失,那一定做不好事情,因为很多成功的事情往往都是在计划之外的。这样日积月累,你会发现每一次做的都比之前好一点,长期下去就会发现自己进步了很多。
除此以外,我认为想要成才,还需要有四个最基本的条件:天赋、机遇、环境、坚持。
主持人: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的院长,近年来您在推动篆刻艺术发展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骆芃芃:中国篆刻艺术院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下属单位,其成立对我国篆刻艺术独立学科地位的确立、篆刻艺术创作和研究与教学水准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整合力量将中国的篆刻艺术成果引向世界,推动篆刻艺术的深入研究和总结。
年,中国篆刻艺术院和西泠印社共同把中国篆刻艺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申报,并在年申报成功,从此篆刻艺术走入了国际视野。中国的篆刻艺术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有了一定的地位,这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保护和传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篆刻艺术院在创作,尤其是展览的创作内容和形式方面,做了很多创意性的探索。年,我们在意大利举办了中国篆刻艺术在意大利和法国的巡展,以印文化的形式把印章精神传递给欧洲人,展览主题叫“印文化”展,而不是印章或者是篆刻展,展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年英国伦敦奥运会举办前期,我在英国举办了个人展。因恰逢中英建交40周年,当时伦敦媒体都写着“伦敦盖上中国印”,当时我们都觉得特别自豪。
年,我们举办了一个数字化的展厅,这在全国也是首创。把古老的篆刻艺术用虚拟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短短几分钟就可以把中国几千年的篆刻艺术史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个展厅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上海世博会,所以我们将古老的篆刻艺术结合现代技术手段,更符合现在的需求。
当年,我们还开发了首个中国篆刻艺术应用软件,包括内容的撰写、策划和编辑等。该软件也是将篆刻艺术用现代化的形式在电脑上显示,更适合今天人们的需求。目前,该软件一期还在试行。
主持人:您除了在篆刻艺术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外,对中国的茶文化也颇有研究。您的《中国茶馆》也受到读者欢迎,用时髦的话讲是“跨界”很成功。请问,“跨界”成功的背后,是不是说明许多事情是相通的?
骆芃芃:我研究茶文化跟篆刻艺术相差10年,觉得两者之间确实有许多相通之处。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篆刻是视觉的,可以用看得到摸得着的手去操作;而茶文化很综合,要靠视觉、嗅觉和味觉体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我觉得很有意思。
茶文化可以说是我在专业之余,又找到了一个业余里面的专业,也是我特别喜爱的一个专业。如果说篆刻和书法是我第一专业,那茶文化算是我的第二专业。中国传统艺术本来就是诗书画印,它们都是相辅相成的。
责任心和爱心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主持人:马上就要迎来第30个教师节,中国教育报刊社在全国发起了一场“教育因你而美”的书画大赛,您也专门为本次大赛创作了书法作品。您可否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部作品?
骆芃芃:我写的这幅字是“薪火相传”,祝贺第30个教师节,也是为这此大赛特别写的。
我觉得每个行业都需要有“薪火相传”的精神,只要有这样精神,我们就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我觉得作为教师首要是责任,再有就应该为人师表,这两点特别重要。
所谓为人师表,就是教师的所言所行要有一个楷模的样子,因为学生会向你学,一定要给他们榜样的力量。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们的接触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会学到很多东西。
作为教师还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因为这个行业有很多特殊性,比如说学生就像你的孩子一样,你要爱护他,如果你不爱护学生,学生也不会爱你。责任心和爱心,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刘继源)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大家可以到自由交流区评论哦!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
自由交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