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2日,梵蒂冈圣座媒体办公室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圣座签署了一份临时性协议。
将此协议视为真正的和谐音符会有助于我们对它的解读。也就是说,这是谱写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乐章的开端。因此,该协议不是一个进程的结束,而是它的一个真正的起点,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及尽可能的改善予以实现。
在下文中,我试将教宗方济各近期的一系列有关活动进行一个总结。教宗本人曾多次表达他对中国的敬仰以及他想要扫除障碍从而建立稳固有效的对话的意愿。我们将从其前任的行动中找到这一意愿的根源,并且看到事实上他的坚定目标建立在前任教宗们已经铺设下的一系列前提之上。然后,我将试着对这份协议的意义及其立足的逻辑与立场加以评论。最后,我将列举一系列随着协议的签署而重新出现的积极性挑战。
1
方济各:对中国的向往
年8月14日,载着教宗方济各飞往韩国进行使徒旅行的意大利航空班机飞越了中国上空。这是有史以来教宗首次被允许进入中国领空。在发给习近平主席的电报中,方济各写到:“在进入中国领空之际,我谨向阁下及中国公民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并为贵国祈求天主赐予和平与福祉”。年2月26日《亚洲时报》发表了弗朗西斯科.郗士(FrancescoSisci)对教宗进行的历史性访谈。在访谈中,教宗回忆起那一刻并表示,“当我第一次飞跃中国时,有人对我说‘我们将在十分钟后进入中国领空,并将发送您对中国的问候’。我承认在那一刻我感到十分激动,这种情况并不会时常在我身上发生。想到我正在飞越如此浩瀚的文明和智慧使我感动”。
在返回罗马的途中,方济各回忆起他在飞越中国时的感受,并向中国国家元首发送了第二封电报:“我希望向阁下和您的公民致以诚挚的良好祝愿,并祈求天主的祝福降临在您的土地上”。
教宗第三次飞跃中国领空是在年1月18日从菲律宾回程期间。当时,教宗在给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中写道:“我诚挚地为您和所有的中国人民祈祷,祝愿丰裕的和谐与繁荣降福于你们”。几分钟后,在飞机途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方济各说到:“问我想去中国吗?当然了!明天!哦,是的。我们尊重中国人民,只是天主教会为了它的使命与工作需要自由,没有别的条件。我们不能忘记那份关于中国问题的重要文件:教宗本笃十六世写给中国人民的信。这封信直到今天都是适时的,有现实性。重读它颇有益处。圣座对交往永远保持开放态度:永远,因为它对中国人民有着诚挚的尊重”。
除了那个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空中”桥梁,教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明确表示了希望与中国搭起外交桥梁的意愿。他不仅表达了亲自访问中国的愿望,还表示想要与中国重建友好关系。年9月27日,在从美国返回罗马时,他说道:“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它为世界贡献了一个伟大的文化和诸多美好的事物。当我们从韩国返程飞跃中国上空时,我曾说过,我非常想要去中国。我热爱中国人民并祝福他们。我也希望能够有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可能性。我们确实有接触,也有交流。我们在前行。对于我来说,有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伟大文化和极大行益能力的国家作为朋友,将会是一种快乐”。
郗士教授的访谈也披露了这位耶稣会教宗对中国感兴趣的起源。方济各说:“对我来说,中国一直是一个伟大的标志,一个伟大的国家。但它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伟大的文化,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当我还是一个男孩的时候,每当我读到跟中国有关的内容时,我都会深感钦佩。我仰慕中国。后来我学习了利玛窦的生平经历,看到他也和我有过同样的感受:仰慕。我明白了他是如何做到与这样一个伟大的充满了古老智慧的文化对话的。他做到了‘与之相遇’”。
年12月教宗对缅甸和孟加拉国的访问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想要扮演并且已经在扮演的新角色,教宗率先予以明确重视。在从达卡返回罗马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教宗方济各明确表示:“北京在这个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这是自然的事情。我不知道中缅边境线有多长,但在(缅甸的)弥撒中也有来自中国的人们。我认为这些中国周边的接壤国,包括老挝和柬埔寨,都需要良好的关系,它们是邻里。我认为能够发展(这种关系)是很明智,很有*治建树性的。当然,现如今的中国确实是一个世界强国,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就可能是另外一个局面了”。此外,我们也非常清楚,排除考虑中国扮演的角色来谈论世界和平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我们当今这个充满商业战争和人心激进的时代,这些思考具有更大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教宗对缅甸和柬埔寨的访问也受到中国的